一、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1. 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
一提到創新教育,有些教師往往想到的是脫離教材的活動,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得離奇,便是創新,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和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都是創新。一個人對于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性,不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別人提過,而關鍵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于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因此,教師要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 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
教師要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去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堂課里都要進行各種總結,也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即鍛煉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能使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1. 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的問題高低適度,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的問題就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
2. 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學生一般喜歡聽趣人趣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像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等,既可以了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新精神。
三、教師要適時保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勢頭
1. 分清學生錯誤行為是有意的,還是思維的結晶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要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是允許的。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出示結論,而是重在幫助弄清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承認并且改正錯誤。教師要從客觀上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
2. 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一些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贊許
教師應對學生正確行為表示明確的贊揚,使學生明白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總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學相長。
(遷安市馬蘭莊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