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新生入校,給高校帶來了新鮮的空氣和無盡的活力。可是,大一新生從中學校園邁進高校,無論在學習方式方法、生活的目標還是在人際交往能力上都存在嚴重的適應不良。文章旨在切實解決當代大學生的現實需求,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更加貼合時代的特征。
關鍵詞:學習方式方法;生活目標;人際交往能力
“90后”的大學新生入校,給高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了無盡的生命力。與此同時,這些新生對大學生活的適應不良與當前高校入學管理存在的諸多問題之間的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
一、大學生入學教育深入開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專家研究發現,大學生假如第一年適應不良,可能導致新生學業興趣淡漠、學習參與度降低、學習成績不佳、人際關系出現障礙、精神和健康狀態不良,甚至中斷學業。
有數據表明:近幾年全國在校大學生自動退學率已接近3%,每年退學人數近50萬。
另據對商丘職業技術學院2011級市場營銷專業200名新生的調查,在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8%的新生最大幫助來自學生工作老師或輔導員,4%的新生來自任課老師,88%的新生來自自己和以往的同學……
這些數字彰顯著著高校改善教師參與的新生適應性活動的工作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我們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該如何改變這種現狀,順利幫大一新生過好大學入學的這道坎呢?
二、強化入學教育,強化綜合能力的引導
1. 及時對角色變換后的新生進行學習方式方法、生活技能的引導
我們應強化新生的入學教育,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高考的壓力使素質教育沒有實質意義上的落實,這一事實讓學生得不到學業發展應有的素質基礎、正確的學習思路、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足夠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對于剛剛高中畢業的“90后”大學生,一方面他們已經適應了每天安排的滿滿的課程,大學生活忽然閑適下來了,忽然間沒了壓力,他們幾乎找不到了前進的方向;另一方面,年齡的增長、生活學習環境的改變讓他們更多地感悟到了自己的責任。而面對著滾滾向前的時代洪流,他們發現了自己知識和能力的嚴重不足,他們要知識、要技能、要打工、要考證、要入黨、要考研、要出國……他們需要提高的太多太多,到底該從何做起,能否達到自我的預期,這個問題讓他們很糾結。
針對新生入學后的這些問題,學校應迅速組織教師對他們進行學習方式方法、生活技能和心理上的引導。
(1)學習方式引導。
針對剛入高校的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對本專業的了解的缺失,在大一新生剛入校之初,學校應迅速組織本專業骨干教師對本專業的新生進行及時的教育引導,幫他們指明本專業的發展方向及本專業大學生今后發展的前途,讓他們明確本專業的課程設置、教育教學安排,本專業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考取的各種有效的證件,以及大學階段應具備的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等。
(2)學習方法的引導。
引導他們學會一個方法:自學。
我們要讓新生明確一種觀念:比起考試,大學生學會自學更重要。大學生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歸納概括能力,培養對學習本身的興趣。要學會創造性學習,學會將老師的教學思路轉化為自己的學習思路,勇于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勇于創新。
(3)生活目標的引導。
我認為對大學新生的生活方式的引導應遵循“五個一”原則:
①引導他們為大學生活確立一個目標:收獲。
許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為沒有在大學入學時順利地做好能力培養和心理上的轉軌,最終導致“我被大學上了四年”的被動而無奈的結果。為了避免這種結果的產生,我們要引導大一新生為自己制訂一個大學的四(三)年計劃,讓他們確定自己在大學里要有幾個收獲:
A. 成功地獲得一張母校的文憑。這就要求大學生要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認真學好每門課程。
B. 成功地學會一種實用的技能。這個目標要求大學生不但要學好書本知識,還要培養自己動手實踐的技能。
C. 成功地培養自己獨立的人格。這個目標要求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培養自己健全的體魄、健康的心理,能獨立地挑戰困難、面對挫折。
D. 成功地收獲同學們純潔的友情。這個目標要求大學生無論是在班級、宿舍還是校園內外,都要心中裝著他人,要有愛心,要有大局觀念,要有團隊意識。
②引導他們學好一門知識:外語。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外語的重要性也一天天彰顯出來。學好一門外語,是就業時的一張王牌。
③引導他們培養一個習慣:博覽群書。
淵博的學識、豐富的技能是一個成功人士的必備條件。天文、地理、歷史、經濟、哲學、小說、詩歌,都可廣泛涉獵,這些將比單純地讀專業書籍來得更實用。
④引導他們培養一個愛好:技能。
“90后”的大學生多數是網民,對網絡依賴性很大,我們可從培養他們的愛好著手,引導他們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愛好者協會、服務性團體,培養他們對諸如各種球類、繪畫、音樂、舞蹈、計算機技能等的興趣。同時,我們要引導他們學點諸如PPT、Word、Excel、VF的運用的真本事。
⑤引導他們關注一個視角:社會。
大學生即將踏入社會,讓他們早一天了解,早一天感悟,能幫助他們以后盡早地融入社會,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關注民生的疾苦,更好地貢獻祖國,服務社會。
以上方式方法的引導旨在從思想上、學習方法上、生活技能上給他們指明大學生活的前進方向,引導他們制定大學四(三)年的大學生涯規劃。
2. 及時對角色變換后的新生進行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引導
(1) 新生人際交往的嚴峻形勢
在曾經的緊張的中學校園生活中,絕大多數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進入大學后,很多學生普遍存在害怕與人接觸、害怕在公共場合說話等人際交往障礙。據對商丘職業技術學院2011級市場營銷專業5個班的調查,班內80%的女生和班上男生說的話都在10句以內,她們在公開場合發言不敢抬頭,更不敢正視對方。下了課就回宿舍,也不愿意參加學校里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在該校一年級會計電算化專業有10個班,40個人的班級里最多也只有5個男生,最少2個。一個多月過去了,有些男生連班里女生的名字都叫不全。而今天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淵博的學識、豐富的技能、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審美情趣、強烈的創新意識,還要有敏銳的思維、善辯的口才。如何解決這一現狀,讓高校學生在高校校園里積極、健康、陽光地成長,是高校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
(2)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強化對新生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引導
針對這一現狀,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第二課堂、實驗實訓、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加學生人際交往的機會。如我們學院每年都舉行的大學生運動會、大學生冬季越野賽、大學生自行車賽以及各種球類比賽;大學生英語口語大賽、大學生詩歌朗誦大賽、大學生演講比賽、大學生辯論賽;經貿系的大學生模擬公司技能大賽、機電系年的大學生數控技能大賽、理科教學團隊的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體育藝術系的大學生書畫作品展等。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不僅增強了他們的團隊意識,而且提高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極大地促進了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他們關鍵能力的提高。
新一代大學生的成長需要社會的大手拉著他們的小手。對于大學新生的教育管理,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始終堅持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切實解決當代大學生的現實需求,以學習的態度和創新的精神開展工作,不斷調整思路,改變觀念,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就一定能適應學生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