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學生的心理因素對成績的影響很大。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本文對常熟市尚湖高級中學學生進行了調查,并對學生的心理進行了分析。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 研究對象
常熟市尚湖高級中學2006級、2007級學生共1 818名學生。
2. 時間
2008年5月~6月。
3.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文獻資料、數理統計等方法。
二、結果分析
1. 學習態度與體育成績的關系,見表1(有效問卷1 651份)
學習態度是學生對學習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他影響著學生對學習的定向選擇。調查結果表明,學習態度與體育成績有著極為顯著的關系。從表1可以看到,學習態度積極的學生其優良率達到82.72%,持一般態度的學生其優良率為15.04%,而持消極態度的學生其優良率僅為1.79%。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態度對其學習結果有很大的影響,積極的學習態度收獲的是可喜的成績。
2. 成就動機與體育成績的關系,見表2(有效問卷1 542份)
學生進行學習,參加競賽,也總是被一定的動機所支配。成功的學習活動總是伴隨有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學習的內部動因,具有引發學習行為的激活作用,驅使學生采取一系列的學習目標,直到既定目標的實現。它還具有維持或加強學習活動的作用,可以使學習者減少其他無關的活動,并能持之以恒,排除干擾,經受失敗和挫折的考驗,直至成功。
調查結果表明,成就動機與體育成績也有極為顯著的關系。成績優良的學生,他的學習動機高于成績差的學生;反之,成績差的學生,其成就動機都低于成績好的學生。從表2可以看出,成就動機高的學生,其優良率達到90.2%,一般的學生為35.1%,低的學生僅為1.52%,成就動機對學生的體育成績影響很大。
3. 期望心理與體育成績的關系見表3(有效問卷1 799份)
調查結果表明,對學習內容具有不同期望水平的學生在體育成績上具有明顯差異。期望是對人或事物的未來有所等待和希望。這種心理往往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我期望,即對自我人格、價值、自我實現等方面的期望;另一方面是對教師的期望,期望教師能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讓自己不斷進步,達到預期目標。期望值越高,動力越足,對待上課的態度越積極。
此項調查表明,成績優秀的學生對學習的心理期望水平普遍高于成績差的學生。從表3可以看出,期望水平高的學生其優良率達到83.1%,遠遠超過其他學生。良好的期望水平是學習的動力,教師要作適當的引導,讓他們的期望水平保持在一個較高的、切合實際的水平,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實現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4. 上課情緒與體育成績的關系見表4(有效問卷1 752份)
學生的學習情緒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學習情緒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學習情緒主要有對學習有濃重的興趣、深刻理解學習的重要意義、自覺地發奮學習、對待體育考試表現出積極對待等;消極的學習情緒主要有厭學情緒的產生、不明確學習的重要意義、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等。
調查結果表明,上課情緒對體育成績有很大影響,上課情緒好的學生的優良率達到79.9%,而時好時差的學生的優良率為38%,上課情緒差的學生的優良率僅為1.3%。既然學習情緒對成績的影響如此之大,那么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應注意觀察學生,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內容、方法等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讓學生帶著積極的情緒參與體育學習,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討論與建議
1. 從調查結果和統計的數據來看,學生的學習態度、成就動機、期望心理和上課情緒,與體育成績都有密切的關系,其中學習態度和上課情緒,對體育成績的影響更為直接和重要
2. 從調查材料可以得知,學生體育學習的心理狀態不算好:學習態度積極者占46.3%,不足半數;學習期望水平高者占32.1%,不足三分之一;學習情緒好的學生占23.6%,不足四分之一;成就動機高者占12.6%,只有十分之多一點
這種體育學習心態,既有應試教育的影響,也反映出我們體育課程教學本身存在的問題。
3. 對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既不能估計過高,也不能估計過低
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其學習態度也不全是自覺的、主動的,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持一般消極心理的。而對體育成績較差的同學,則不能估計過低,只要教師善于啟發引導,挖掘他們的潛能,其學習態度是可以改變的,體育達標是完全有可能的。
4. 體育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就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特別對差生更應重視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上體育課體育意義的教育與學習興趣的培養,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同時,對于學生異常的學習情緒,如焦慮、依賴、壓抑、師生對立等,教師應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排除,讓他們形成自信和樂觀向上的情緒。
參考文獻:
[1]儲培君.教育學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