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掌握一定的信息科學、信息技術將成為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的基本能力。計算機教學除了要讓學生學會計算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外,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計算機的方法,培養學生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關鍵詞:中學;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
一、大力打造創新型教師
要實現創新教學,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創造并善于運用創新教育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有創新的意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鼓勵學生去懷疑、去求新、去創新,才能在學生求新時及時肯定,在初露創新苗頭時及時予以點撥。首先,教師要以正確的態度正視學生無窮無盡、稀奇古怪的各種問題,并加以積極的引導,力求以開拓性的思維,創造性地去解決這些問題。其次,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依據中學生喜歡獨立地獲取知識的愿望,選擇的教學內容要提供給學生一定的創造空間。
二、建設創新型環境
課堂教學中,要想多給學生提供發展思維的機會,教師應適時給學生創造新的教學環境。
1. 及時更新教育教學思想
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傳授知識,增強能力,還要使學生適應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突出特長的人才。因此,教學途徑應是開放系統,以課堂教學為主,輔之以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并把受教育者看成是具有內在生機活力的人,而不是裝知識的機器。
2. 及時更新教學方法、手段
這要求我們每位教育者改變傳授教學“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由學會變會學,真正擺正師生主導和主體的位置;課上采取啟發式、點撥式、討論式等多種方法,同時采用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3. 尊重學生的個性
由于生源不同,學生的各項知識水平差異很大,要做到以學生為本,使每個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發展(包括個人專長),教師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并重視學生個人興趣和愛好的發展,使學生在某個知識領域的創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出來,鼓勵其創新的勇氣,真正讓學生自己學會解決問題,并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設計、去發揮。只有讓學生邊動手邊動腦,把原先思考與設計的東西展示出來,通過不斷地對比和修改,將預料中不合理、不充分、不完善的地方糾正過來,進行不斷地完善和創新,才能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能力。計算機教學就是讓學生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整體提高的目的。
三、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1. 激發創造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教師要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積極主動地去學,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講《文字處理》這一章時,教師可讓學生給自己喜愛的人制作一張賀卡,然后讓學生互相評判,學生興趣很高。哪位學生制作出來的賀卡最漂亮、最有特色,教師就可讓他做小老師,說出他選擇圖像的理由、圖像是如何處理的、賀詞和圖像有何聯系以及賀詞的修飾方法等。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使學生養成了助人為樂的好習慣,增強了自信心。
2. 營造競爭氛圍,激發學生潛能
中學生的好勝心一般都很強,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經常組織一些競賽性的活動。例如在講完五筆字型輸入法后,教師可組織速度比賽,并讓全體學生都參加,這樣學生的興趣很高,你追我趕,不僅加快了漢字錄入的速度,同時還促進了鍵盤的操作,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能使學生主動發展,產生聯想,產生強烈的創造欲望,激發其創新精神,從而產生質的飛躍。
3.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師要通過采用參與式、互動式教法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培養他們積極思考的習慣。在過去的常規教學中,無論是課前提問或是講課過程中的提問,都是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只要按照課本的要求答對就行,這樣就始終把學生放在了被動學習的位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鼓勵他們提問的勇氣,使學生從敢于提問到善于提問,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勇于探索的習慣。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環境變得輕松活躍,而且學生對學習有了很大的主動性后,也為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創造了空間。
總之,創造的時代呼喚創新的教育。利用計算機教學的優勢,大膽地讓學生自由發揮,挖掘其潛能,努力培養出新一代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勇于創新的創造型人才,是計算機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們應繼續深入探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芝.論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能力[J].中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