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形象感人、情感豐富、語言優美、如詩如畫的記敘文、詩歌。因此,教師應借助語言文字和圖片等,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審美世界,從而對語言文字及其所表現的內容有深刻的感悟和體驗,這對吸收美的語言,升華高尚情趣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我采用以下幾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的培養。
一、想象情景,進入古詩的意境
意境,是詩歌的核心。教學古詩,應該采用多種形式,如運用生動而形象的語言,努力將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逼真地再現出來。同時,應該啟發學生回憶電影、電視、圖畫中的相關內容,調動平時的觀察、生活、閱讀積累,引發聯想,想象出古詩所表現的相應情景,使自己如臨其境,如睹其物,如聞其聲。比如教學《尋隱者不遇》時,讓學生把自己看成是詩人,沿著彎彎曲曲的石頭小徑,漸漸地走進幽深寧靜的深山老林,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周圍是枝繁葉茂的各種林木,身邊是數不盡的鮮花嫩草,聞著的是沁人心脾的醉人芬芳,聽到的是清脆悅耳的鳥叫蟲鳴,呼吸的是清新爽人的新鮮空氣。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中,眼前云霧繚繞,腳下白云飄飄,自己仿佛飄飄欲仙了。這樣啟發學生想象,學生很容易進入古詩的意境,得到美的熏陶,獲得精神的愉悅。
二、觀察插圖,想象畫面
小學語文教材每課都配有插圖,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通過引導觀察,想象畫面,將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情境。如《天火之謎》這篇課文題目上方有一幅插圖,我引導學生觀察:“看到這幅圖畫,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見。
生:天空烏云滾滾,一道道閃電劈開云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
生:到處天昏地暗,天好像要塌下來似的。
生:貓、狗早就躲進了窩,縮在角落里,渾身發抖。
師:你們聽到了什么?
生:雷聲隆隆。
生:雷聲仿佛炮彈爆炸似的,震耳欲聾。
生:啪!不知誰家的大門被狂風重重地關上了。
師:你們感到了什么?
生:地在動,山在搖。
生:大地嚇得渾身發抖。
生:高大的樓房仿佛要被雷暴一下子劈開。
……
學生在觀察、表達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身臨其境,走進雷暴發生時那令人心驚膽戰的情境之中。
三、引導想象人物的內心世界,促進體驗深厚的情感
“李白依然佇立在長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李白凝視遠望,內心必然思緒萬千,作者以省略號留下藝術空白,給學生以廣闊的想象空間。
我在教學《黃鶴樓送別》時,多媒體畫面出現字幕“李白依然佇立江邊,久久凝視著一江春水,也許他在想( ),也許他在說( )。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孟兄,你何日才能與我再見面?”“讓這一江春水捎去我對兄長的不盡思念吧!”“分別只是暫時的,明年的暮春三月,黃鶴樓上再相會!”“我們的友情一定會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莫為分離而憂傷,干出一番大事業,讓天下的人都知道,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深厚而偉大!”……孩子們說得多好啊!由此可見,孩子們只有真正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與其心靈對話,才能感悟詩人內心深處的豐富細膩的情感。
四、通過想象,變換主題,續寫課文
教材中有些課文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學生學習后,心中有好多話要說,我盡量滿足學生急于表達的愿望,要求他們通過合理的想象,把心中的話編成故事寫下來,于是便有了聶榮臻將軍與日本小姑娘的《40年后的見面》《龜兔第二次賽跑》等。學生興趣濃厚,寫出了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再如學習了《狐貍和烏鴉》后,我讓學生先分角色表演,然后練習復述課文,學生說得有聲有色。最后,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過了不久,烏鴉又叼了一塊肉碰見了狐貍,烏鴉這回會怎樣想呢?學生發揮想象,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說:“烏鴉心里想:這次不會上你的當了,就對狐貍說:‘壞狐貍,隨便你怎么說,我都不會上你的當了。’”此時,立即有位“小精靈”站起來說:“烏鴉一說話,肉又掉下去了,不是又上當了嗎?”經過提醒,這些學生恍然大悟,改為:“狐貍在樹下說了許多好聽的話,但烏鴉理也不理,美滋滋地把肉吃完了。”還有的說:“烏鴉見到狐貍先把肉吃完了,然后故意氣狐貍說:‘狐貍大哥,肉真香啊,我窩里還有,你爬上來拿吧!’狐貍氣得直吹胡子。”如此種種,顯示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善于創新,就必須善于想象。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的想象,給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學好語文。
(邳州市趙墩鎮更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