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的社會由和諧發展的人組成,和諧發展的人在和諧的教育中與和諧的社會環境熏陶下產生,由此可見,和諧的教育是培養和諧發展的人的基礎工程,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形式中,課堂教育是我國教育普及的主要陣地,也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形式。所以課堂教育教學的和諧是和諧教育成功的關鍵所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新課程改革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因此,我們要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使“教”與“學”達到完美和諧,從而減輕學生負擔,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充分地發展,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和諧課堂的定義
和諧課堂作為一種理想的課堂狀態,應該是一種教學氛圍融洽、教學過程流暢和教學效果突出的課堂,是一種體現學科特色,課堂諸要素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動態生成的課堂狀態。本文對和諧課堂的定義直接采用了有關研究者的成果,將其定義為:和諧課堂“指的是課堂各要素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相輔相成、互促互向、共生共長的課堂生成狀態”。
學科教研組作為學校教科研工作的主體,它既要把握方向走得正,看得遠;又要成為具體的學科教學的實施者,要坐得下,抓得細。它是構建小學英語“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和中堅力量。探索科學的教研組工作策略,是保證活動效果的關鍵。
二、如何構建和諧課堂
構建和諧教育就必須要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將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結合,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必須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必須樹立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掌握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和提升教育教學方式。本文根據現實和理論的研究,結合英語學科教學特點,提出以下三點和諧課堂構建策略:
1. 建立民主平等師生關系
和諧教育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強調創造一種新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也證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提倡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對話,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由此可見,師生關系的和諧會幫助教師樹立尊重生命價值的學生觀,探索師生互動發展的學習觀,確立不斷發展的課程觀和重視教育的過程評價觀。
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實質上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課堂中的具體體現。教師要從傳統課堂的知識權威轉變成課堂的引導者、研究者和反思者,樹立對話精神,尊重學生對于事物的不同理解和獨特看法。要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了解和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釋放學生的活力,張揚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發展。
2. 培養多元創生的文化意識
長期以來,課堂教育僅僅被認為是一種學習科學知識的場所,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的是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論知識的掌握,對于課堂的評價也僅僅只局限于課堂傳授知識傳授的有效性,對于學生的評價也僅僅局限于知識的把握,而對于在課堂中某個科學知識的文化內涵極少有教師去挖掘,也較少有專家把把握某一知識的文化內涵作為評價課堂和教育的標準。《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以來,文化意識作為新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受到眾多學者專家和教師的重視。在課堂教育中,教師應該培養文化自覺意識,并在此基礎上樹立文化教學目標。在課堂教育過程中,教學內容也在發展和演變,不僅包括嚴謹的科學知識的傳授,也融入了傳統的文化和思維。
因此,教師必須要樹立文化自覺意識,重視文化多元在課程資源中的開發,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借助科學知識的習得,從而更加好地把握文化的內涵。所以,構建和諧教育需要教師放棄對教學目標的唯一性和確定性的追求,積極運用教育智慧,對課堂中學生體現出來的獨特觀念予以引導,營造一個多元創生的文化課堂。
3. 倡導探究合作學習和任務型教學
探究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理念,其主要活動流程是首先制定小組學習目標,然后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基礎上進行展開學習活動,最后對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評價。合作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同時,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進學生間的友誼和情感交流。學生的不同背景和經歷會讓不同學生面對同一樣事物產生不同的觀念。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學會分享,在分享中促成學生自我不斷反思,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和能力。
和諧課堂教學是基于一種過程質量觀而構建的,它關注的是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發展。它豐富了教學質量的內涵,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同時又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性,也使教師將現代教育理論通過課堂教學內化為自身教學信念,提升自身教學智慧。
(高郵市送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