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下政治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人才。討論在政治課教學中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培養創造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在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展開討論呢?文章主要從巧、扣、放、收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政治課;教學;討論
討論在政治課教學中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培養創造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討論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中發揮政治教育教學的德育功能,引導學生主動關心政治,從而提高政治教育教學效率。
一、巧
選擇好論題是確保討論課成功的第一步。要達到政治課討論應有的目的,選擇的話題就要在“巧”字上下工夫,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啟發學生的思維。
首先,選擇的論題要新穎。話題選擇的新穎,可以通過一個引爆點,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討論激情。通常我們除了利用好課本上的論題,還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主動性,通過各種途徑搜集當前的新聞熱點、時事報道、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等。話題新穎,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熱情,使其進入不吐不快的狀態。
其次,選擇的論題要把握教學重難點。也就是說我們選擇的論題要把握住教學重難點,由于學生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每節課都討論,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適當設計具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如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所講的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可以給學生設計論題:當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采用哪些手段剝削和掠奪發展中國家?這樣設計論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巧妙地引入教學內容,為完成教學任務打下良好的基礎。
再次,選擇的論題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也就是說政治課討論的論題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能夠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材料,這樣能讓學生從討論中認識到政治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系,把自己的認識與教學內容和現實融為一體,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講授人口、資源、環境時,可以結合農民近年來焚燒秸稈,給當地人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不便的情況,設計有關環境保護的論題。
最后,選擇的論題難易度要適當。設計的論題要結合學生實際水平,注意論題的難易度。如果論題過于簡單,沒有一定的難度與挑戰性,學生很輕松地就能解決,討論也就沒有了意義;如果討論題過難,學生可能會產生畏懼心理,無法順利開展討論課,學生也就沒有了興趣與動力,從而失去討論的價值。
二、扣
討論論題時,教師對整個討論要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控。因此,教師需要圍繞論題設計一些引導式的問題,而設計這些問題的時候,就要注重“扣”這個字眼。
首先,發問要緊扣論題。選擇好論題后,教師要對論題進行一個整體上的把握,這就需要教師設計一些發問,緊扣總論題。總之,一切的發問都要為總論題服務,不能隨意、漫無目的地發問,導致無法控制討論的進展。如學習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內容,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你打算怎樣成為祖國需要的人才?對這個論題,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引導性的發問: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價值觀、人才觀?樹立怎樣的成才觀?樹立怎樣的職業觀?樹立怎樣的擇業觀?……
其次,發問要緊扣學生。也就是說針對總論題我們設計的發問,要與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相符合,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難易度。如果發問過于抽象或者過難,會讓學生產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很難參與到討論中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果發問過于簡單,學生不經過思考就能回答,激不起學生激烈參與的熱情。因此,討論中的發問要適當,要讓學生通過深思才能找到確切的答案。并且發問時,要注意發問的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啟發性、擴展性等,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通過不同程度的問題都能參與進來,通過討論來提高學習能力。
再次,發問要扣而有序。針對論題設計的發問要富有一定的層次,前后銜接有序,并環環相扣。力求每一個問題都有穿針引線的作用,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整體上把控住學生的討論,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放
討論中教師要舍得放手、敢于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展開討論,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來。
首先,討論的具體形式要放。這就是說政治課討論過程中,教師對討論的具體形式的選擇要放開,可以采取諸如自由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等形式;討論時間的長短也可以根據討論話題靈活掌握,討論可以占用課堂一部分時間,也可以占用一整節課,也可以下一節課接著上一節課的論題繼續展開等,這都是根據討論的論題和討論的具體情況來定。
其次,討論中的角色要放。不管采取何種形式的討論,教師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都應該是教師講得少,學生說得多。在討論中,教師屬于討論的引導者,屬于導演角色;學生是討論的主角。因此,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創設寬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表達出自己的看法。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引導學生充分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把握住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有效地作出相應的評價。
四、收
討論是政治課的一種教學形式,不管是自由討論還是小組討論,抑或討論時間的長短,都不可能無限制地討論下去。教師對于設計的討論,要有駕馭的能力,該收的時候就必須能收住,不拖泥帶水。同時,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收集學生的各種觀念,迅速歸納、總結、提煉出來,適當地點出討論的主旨,讓學生從中得到一點啟示,并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政治課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組織適當的討論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參考文獻:
[1]黃敬仁.政治課討論怎樣展開[J].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