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是醫學中的一個名詞,指的是由于細胞急性缺氧而使人出現的短期性的神智淡漠等癥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這樣“休克”的場面:學生在面對問題時,面色茫然,不知從何下手,從而導致課堂的“冷場”。這不是說他們沒有掌握知識,而是因為思維暫時處于“休克”狀態,使他們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這就是所謂的“休克思維”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從學生思維發展的角度來說是正常的。作為教師,可以采取不求甚解的方式把問題留給學生課后思考,但也可以轉變教學思路,用心去思考,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激活學生頭腦中的休克思維。在教學實踐中,我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就如何激活學生休克思維進行了探索。
首先,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良好的心理氛圍能讓學生更加愉快地學習數學,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教學、嘗試創造,從而自主地獲得學習的方法。同時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培養他們學好這門學科的自信心。并且要求教師要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給他們以最大限度的寬容,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數學。
其次,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情境。愛因斯坦說過:“引導學生喜愛數學,對數學形成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可以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活動獲得所謂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的形成,一方面來源于學生原有的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則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了努力:
1. 聯系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
在教學《按比例分配》的內容時,我這樣問學生:如果老師有15個練習本,今天打算把它們送給班里過生日的3位同學做禮物,應該怎樣分最好?在學生了解了“平均分配”是一種等量分的概念后,我接著又問:如果老師要把這15個練習本作為獎品,獎給我們班在期中考試中進步最大的3位同學,又該怎樣分才合理?根據學生的反饋我繼續引申: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些東西是不能平均分配的,比如果汁飲料中的水、糖和果汁的量,以及蓋房子和水泥時,水、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例,都是不一樣的。并使他們明確:不同的分配方法所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這樣,就能讓他們感受到這部分內容的重要性。
2. 打造一個探究性學習的平臺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實破點,通過質疑去發現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分析研討去解決問題;以及通過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去獲得知識、激發情趣,從而掌握學習的程序與方法的一種學習。
我是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強對學生這方面訓練的:
1. 引導主動參與,培養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指抓住問題的基本特征,從問題的各種聯系和角度中進行考察,從而全面、客觀地看問題。比如在教學《圓柱體特征》時,我先把課堂的主動權完全放給學生。我用準備好的模具引出生活中如電線桿、鉛筆、電池等一些圓柱形的物體。然后讓學生們通過對“電線桿兩頭不一般粗、鉛筆的頭是尖的、電池的上頭有電極,它們還算不算圓柱?”等一系列情況的激烈辯論,實現讓學生掌握“圓柱體特征”這一教學目標。
2. 鼓勵具體操作,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如果說觀察是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起初步表象的話,那么動手操作則為最終形成概念提供豐富的感知。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我讓學生通過現場數幣的方式,知道10個1分的可以換一個1角的,10個1角的可以換一個1元的,先掌握元和角、角和分之間的換算。然后拓展到學會正確兌換錢幣、模擬購物,最后讓學生自主性地掌握元和分、2角和1元,以及5角和1元之間的正確換算。
3. 強化一題多解,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小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往往容易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加之希望盡快完成作業的惰性心理在作祟,從而較少使用“一題多解”的方法解決問題。針對這種現象,在應用題的訓練中,我總是盡可能地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使用兩種以上的方法進行解題。比如關于“雞兔同籠”的問題:頭有35個,腳有94只,求籠中雞兔各有幾只?我讓學生先假設這個籠子中都是雞,那么一共應有35×2=70(條)腿,比原有數字多了94-70=24(條)腿,每只兔子比一只雞多2條腿,所以一共有24÷2=12只兔子,有35-12=23只雞。然后再從“假設籠子里有35只全是兔子”的另一種的思路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4. 尋找質疑沖突,培養思維的批判性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中開始的。”質疑是學生主動參與一種表現方式,是開啟逆向思維的第一步。因此教師要人為地制造一些“沖突”,激活他們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例如,我在教學《除數是二、三位的除法》的最后,我設計了一道開放題:( )÷( )=134……29。因為學生腦海中已經有了順向思考方法的知識基礎,所以對逆向思維都躍躍欲試,又因為這題的答案可以有許多種,因此就培養了他們思維的多樣性與批判性。再比如,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時,有這樣一道題:一共有16支球隊,要進行單場淘汰制比賽,最后取一個冠軍要進行幾場比賽?我先讓學生理解單場淘汰制即每場比賽淘汰一支球隊,學生有的就順向進行推導,數出所要進行的比賽的場次。然后啟發學生根據單場淘汰制的概念進行逆向思考:進行一場比賽就淘汰一個球隊,冠軍只有一個,要淘汰15支球隊,所以就要進行15場比賽。并以此類推到有20支、50支甚至更多偶數的球隊參加的單場淘汰制比賽的場次。最后再次引導他們通過驗證,如果參賽的球隊為奇數,是否也適用這種方法進行推理,從而驗證結論。
如果說人在生理上的休克在經過醫學手段的救助后可以恢復正常機能的話,那么學生在思維上的休克則需要教師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去激活。以上就是我在如何有效地激活學生休克思維方面探討出來的幾種方法。隨著數學新課改的日趨推進和社會的日漸和諧,我在教學探索方面的探討也將不斷深入,我的理論也將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
(邳州市運河鎮鎮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