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漫畫,大家并不陌生。漫畫在生活中到處可見,但真正對漫畫了解的人并不多。
漫畫是通過一種夸張變形的繪畫方法,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它所要表現的社會生活中,大到政治題材、小到生活細節的幽默的東西,在這些幽默的、令人發笑的背后,會引發許多讓人深思的、富有哲理的東西,達到尖銳諷刺、深刻的警喻及寓教于樂的效果。現代教育以人為本,推行素質教育。義務教育本質是加強對人格完善、知識豐富的素質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美術教育是審美教育的主渠道。美術課是中學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所設置的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
漫畫教學包括漫畫欣賞教學和漫畫繪畫教學。通過課堂漫畫教學,學生們在社會上看到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科普的、諷刺的、幽默的、肖像的漫畫,通過這些搞笑的藝術,在笑聲中揭示某人或某件事,就會知道怎樣透過這些現象看本質的東西,怎樣感覺到意味深長的東西。讓人們得到某種啟示后產生聯想,感受到意猶未盡的含義。在多年的美術教學中,我嘗試著將漫畫教學引入課堂,尤其是現在課本上的漫畫課的開設,讓我感受到新課標帶來的種種優勢。漫畫課的教學,能讓學生在快樂中感知,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得到啟迪。更主要的是漫畫簡潔明了,通俗易懂,欣賞愉悅,可以學會,學習起來方便簡便,成本低廉。在這里我著重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陶冶情操,享受審美體驗
漫畫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可以說是獨創一面,它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感知,讓學生在這些奇奇怪怪的人物形象和里面飽含深刻含義的畫面中帶給他們一些美的享受,促進素質教育。
課本上有一幅我國著名漫畫家豐子愷的作品名為《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的漫畫,著實讓人喜歡。漫畫中那個可愛的孩子看見凳子光著四只腳,怪難看的。便把自己的鞋子給它穿上,又把妹妹的鞋子也給它穿上,自己卻光著兩只腳丫蹲在地上。她在給凳子穿鞋時的神態是認真的、專注的,仿佛在完成一件重大的事情。她的善良、純真、一絲不茍的做事態度感染著我,讓我看了忍不住想笑,忍不住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里種種幼稚、滑稽的行為,回想起人之初單純、稚氣、純潔的本性來。透過畫面,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種莫名的親切彌漫在心田。
二、啟發心智,揭示生活本質
曾看過中央電視臺新推出的“訪談”節目,那次的主題是:相聲為什么滑坡?相聲的不景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相聲離諷刺越來越遠。
相聲如此,與相聲最接近的藝術形式——漫畫也是如此,諷刺與幽默兼而有之,力量在于諷刺。華君武這樣的漫畫大師,他的作品令人傾倒,是在于幽默呢?還在于諷刺?依我看,首先在于辛辣的諷刺。
諷刺與幽默,誰也離不開誰。諷刺的幽默有價值,幽默的諷刺才堪品味。相聲因諷刺而“滑坡”,但愿漫畫不要重蹈覆轍。如也回避諷刺,只留下幽默,這已經不是”幽默”乃是“玩笑”,全無諷刺的“玩笑”。
三、感知生活,掌握基本技能
“簡筆而注重意義的——便是漫畫。”漫畫藝術的特點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并加以放大,常用寥寥數筆勾勒,卻有飽滿的畫面和豐厚的內容。散文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客觀上說,它比漫畫表現的時空更具延展性。豐子愷以一個漫畫家善于抓住瞬間表現神韻的非凡感受力來調遣散文語言,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使文字更簡練,而內蘊更豐富。
我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掌握繪畫的技能,漫畫教學不完全是理論方面的東西,它在造型方面也要學會一定的技能。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漫畫的那種夸張、幽默、滑稽有趣,符合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其他學科的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比起來,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容易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由于學生感興趣,他們會更喜歡繪畫,更能抓住造型,從而達到很好的繪畫功底。然后,再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一些人和事,感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現實生活中一些具有諷刺意義的事,他們就會創作出好的漫畫來。
四、科學評價,鼓勵模仿創新
在漫畫教學中,雖然那些變形的、夸張的形態和場景,以及讓人深思的含義都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鼓勵和贊揚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贊許猶如陽光。”的確,學生一旦受到表揚,就會朝著老師鼓勵的方向發展。教學中,教師要熱情鼓勵繪畫好的學生,對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應給予特別的指導,做到“點”“面”普及與提高的結合。同時,教師更要對繪畫基礎差的學生進行鼓勵,并給予肯定,以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造欲。
總之,在漫畫教學中,如何讓其作用充分發揮,這是個課題,值得我們去不斷探索,要求我們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勇氣去不斷進行研究和反思。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將和我的學生們繼續在漫畫的海洋里遨游、暢想,使漫畫這一藝術奇葩在學校的藝術課堂里綻放出更加燦爛的花朵。
(濱海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