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會學習既是新課程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學生自我完善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必須重視學法指導,切實把學習方法的教育放到主要位置,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生物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學法指導;提高效率;學會學習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由此可見,在學校教學活動中教會學生學習,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趨勢,是社會的需求,時代的需要,也是高中教師必須擔負的責任。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角色需要重新定位,轉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引導者和幫助者,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風和自學能力。要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會如何學習,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 轉變,努力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怎樣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學習目標的指導
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指明方向,是學海中的燈塔,它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燃起學習的欲望,讓學生能夠全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因此,學習目標明確,學生學習的動力就足、熱情就高;反之,學習熱情就低、效率也低,學習成績一般較差。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自己對課標的理解,準確把握不同內容的要求,在每一課時教學前,將學習目標以學案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明確三維目標層次,同時也可以訓練學生對課標內容的把握能力,發揮良好的目標導向作用。
二、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是如此。預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提高聽課效率。不經過預習的聽課,只能是老師講什么就聽什么,分不清難點和重點,失去了聽課的目的性和選擇性,而學生預習后帶著自己的問題上課,目的明確,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課效果自然會好。在預習前,教師可以將預習的具體任務以學案的書面形式做出來,上新課前提前一天發下去,然后第二天收上來進行批閱及時進行點評,以鼓勵學生預習,強化預習行為,使學生知道在預習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具體說來,教師應讓學生在預習中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初步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通過預習,學生至少應該知道這課主要講什么,都有哪些知識點,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新課的內容。在預習過程中,如果遇到自己不清楚或者忘記的舊知識、舊概念,應該迅速查找,以解決新課學習過程中的絆腳石。指導學生用符號標記出預習時不會的或者不懂的問題,在老師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這樣,帶著問題聽課,學習目標明確,聽課效果必然就好,同時還能減輕學習負擔。在上課前,學生如果按上述要求去做,就達到了預習的目的,為老師的教學創造了條件,減少了講解的時間,從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去發揮,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三、加強課堂學習的指導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獲取知識的最重要的環節。有人做過統計,在學生掌握的各個區域知識中,課堂上獲得的知識信息達80%以上。在課堂上,通過讀、議、聽、記等作用,使學生的眼、口、耳、手等多種感覺器官動起來,相互配合。如何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盡可能多的知識信息,并盡可能多地把新知識消化吸收呢?首先,指導學生學會聽課。課堂教學效果好壞與學生會不會聽課有關,聽課不只是指學生信息的輸入,還包括信息的處理、輸出。它是動靜結合的過程,是靠聽覺、視覺、腦想、手動等感官的共同活動來完成的。要使有效的知識被學生所掌握,教師除了精講知識內容外,還應該告訴學生,聽不僅要聽教師闡述的觀點、重點、難點。此外還要聽同學的發言,用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來啟發自己。其次,指導學生思考與提問。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必須思考,思促進聽的效果。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并鼓勵學生提問,創設愛提問的氛圍,使學生在討論中產生思維的火花,使模糊的問題明朗化,或對所討論的問題產生新的疑點,既培養了學生的好奇心,又達到了對問題的透徹理解。最后,指導學生做好筆記。許多學生都有做筆記的習慣,但不少學生把筆記變成課堂記錄,凡是老師講的,黑板上寫的、畫的,都詳細記錄下來,結果弄得課堂上很緊張,也影響聽課。教師應讓學生在記筆記時抓好四點:一是記提綱,二是記不同于課本的內容,三是記課堂上沒有弄懂的知識點,四是對老師課堂上所講的產生疑問的內容。這樣既不耽誤課堂的聽講,重要知識點也都記下了,課下整理,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加強課后復習的指導
學過的知識與方法很可能遺忘,要想牢固掌握,并形成能力,就必須科學而有效地進行復習,以期達到預期效果。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遺忘進程是先慢后快,遺忘在識記時就開始了,如果時間過長遺忘差不多時才復習,那就幾乎等于重新學習,所以課堂學習的新知識必須趁熱打鐵,及時復習。一般來說,剛學的知識在兩三天后遺忘的最多,最好在學后24小時內復習。對一名中學生來說,這一點應當養成習慣,在復習時,可以一個人單獨回憶,也可以幾個人在一起互相啟發,補充回憶,結合筆記和教材,從課題到重點內容,再到例題的每部分的細節,循序漸進地進行復習。根據認識規律,即使是復習過的內容仍須定期鞏固,可以每周進行周小結,每月進行階段性總結,期中、期末進行全面系統的學期復習,在不斷的實踐中體會出更適合自己的復習規律。
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預習、聽課、復習諸方面進行指導,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分析知識的重點、難點,既是新課程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學生自我完善的需要。正如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指出: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 努力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要會學,那么學生學習起來就會主動、輕松、針對性強,學習效果也會大大提高,積極性、主動性也會最大限度地被調動起來。讓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學生將終身受益,教師將功莫大焉!
(邳州市炮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