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習有獨到見解的人都善于反思,自省在英語學習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不斷地反思,能夠及時查找和彌補個人的差距,更有利于構建符合個人特色的學習策略,這說明了英語學習構建策略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反思課前預習;反思認知方法;反思錯誤成因
大凡能把事情做精的人,都善于在反思中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思維方式。英語學習是一種經歷和內化的過程,更需要有效地構建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才能更深入地挖掘知識的內涵。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強調的則是反思給學習和生活的巨大作用。善于學習的學生,遇到新問題時,總能不斷反思自己現有的學習方法,并及時優化個人的學習策略,這樣就能做到思中求變、變中求進。因此,著眼于終身學習的英語教學,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
一、反思課前預習,把握好聽課的重點
英語學習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完成的,因此學習者要有效地分配課堂學習時間,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有意注意展開探究活動。學生的注意力在客觀上受著多種因素的制約,一節課很難高度集中注意力。故英語學習一定要帶著個人的明確的目標,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針對性地投放自己的注意力。有效的課前預習有助于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難點,讓學習更富于主動性。在課堂預習時要穩打穩抓,通過初步認知,篩選出新的知識,并通過個人的努力探究和資料查閱,力求獨立解決,假如仍有疑問,就可以把它確定為課堂學習的重難點。例如在引導學生把握重難點時,首先讓學生自學單詞,將認識模糊、讀不準確的詞匯,可以通過聽錄音來規范。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對比查找自己的語音缺陷,找到讀不好的根源是什么;其次通過自己所掌握的語音知識來初讀課文,并關注意群的識別,然后聽錄音對比,加以提高;再次,在熟讀的基礎上,先找出自己熟悉的語言知識和句型,并大膽地推測陌生的句式;最后要通過完成預習小試卷來驗證自己的預習效果。這是學生通過初步認知后達到的結果,對于個人的聽課很有指導意義,同時這也是自己應該集中精力要攻克的難點。要做到課堂有針對性,“集中優勢兵力,消滅頑固之敵”。學習目標明確,做到“知己知彼百戰而不怠”,學習何愁達不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呢?
二、反思做題的認知方法,取長補短
良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英語學習的高效性在一定的程度上依賴于良好的方法。笛卡兒說:“沒有正確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會像盲人一樣盲目摸索。”學習恰是如此。學生的認知存在著時空局限和經驗的不足,往往會陷入認知的窠臼而徘徊不前。這時要引導學生反思自己認知上的偏差缺陷,反復找尋適當的切入點和關鍵所在,從別人的成功經驗中獲取自己的認知經驗。俗話說:教無定法,能讓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即為最有效的方法。如在牛津英語Starter上Unit4 中,我們學到了名詞的單復數,這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在學習單復數時,感覺到有點抽象,運用時容易出錯,不曉得什么時候該使用。我就伸手示意“一”個為單數,多于一個即為復數。然后我指示具體的實物,door、window、book、lights、chair…判斷是單數還是復數,并說出自己的理由。然后與數詞結合,進行練習,有針對性地先練習單數,然后練習復數形式的用法。同時,結合語境進行有效地操練:A:()you Chinese? B:Yes,()are.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理解力,讓學生看到學習英語需要觀察語境,注重了悟性的培養。只有打破自己的傳統思維,才能構建一個嶄新的認知平臺,才能在感悟中不斷進取。再如,the 的用法感悟:我發出指令Open the door,please。讓學生依照指令去做,他們去開了,我又發出指令Close the door,please,他們也做了。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你們都知道關教室哪一個門呢?這就是the 的用法:雙方都知道的事物,不需要再重新提起,在該事物前面加定冠詞th63ba1c3bec518ba55418f27e2074ad4ae。我想,這要比苦口婆心地說教,來得更生動,觸動性更強吧。我們要反思:到底怎樣才能快速地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實踐證明:一定要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才能把思維方法應用到英語學習的要害。英語學習不可面面俱到,掌握方法才能受用終生。
三、反思錯誤成因,學會知識遷移
英語學習中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但是一個成功的學習者應該少犯或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當錯誤出現時,一定要及時地做好記錄,并不斷地結合課本和筆記來認真地捉摸出錯的原因,并做到舉一反三。有時錯題是最好的學習資料,不斷地查閱它,可以以鑒前行,同時還會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提供可靠參考,另外,也可以為英語學習指示出一定的方向。很多習題都是在運用時由于知識的生疏和領會錯誤,才導致了知識遷移出錯。這時,要反復研讀該習題,以便從該習題中演繹出該知識的基本脈絡結構,再聯系該知識在課本中的出處,不斷反思課本中的原形,以便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每解決一道習題都要反思這種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它與課本的知識聯系是什么。在知識之間建立了聯系,就找到了問題解決的途徑。學習九年級(上)Unit Three的動詞不定式時,課本P50設計了一道填空題,My home is always noisy.I can’t find a quiet place() (to study,studying )。 有不少同學提出問題。根據本課的重點應該選擇to study,但是find sb to do something 這個句型卻不正確,英語中只有find sb doing sth/do sth /done。我引導大家看doing sth/do sth /done這些動作是誰完成的,是sb。這些動作應該是賓語補足語,是用來補足說明賓語的,而在上面這個句子中a quiet place不能執行該動作,同時它是動作study所修飾的中心詞,所以應該選擇to study。再者,課堂上要為學生創設一種積極探求的氛圍。用問題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通過分析,我們成功地將課本的知識遷移到實際應用中來。學習上,要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不要把題做濫。
學習是一種心理需要,只有觸及心靈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沒有心靈的參與和思維的構建,學好英語終將是一句空話。及時地反思所學內容,學生會變得更加睿智,對語言感悟會更加細膩,感觸越多悟性越強,收益也會更大。
參考文獻:
[1]王炬成.讓反思伴著學生愉快成長[J].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