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教師成長、學生獲得發展的主渠道,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本文針對初任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就如何備好課,提出五個有效的策略,即把握教學內容——使教學“言之有物”,精選設計教學——使深奧道理淺顯化,尊重教育對象——換位備課,預約教學精彩——做好課前預設,注重自我反思——多次備課。
關鍵詞:初任教師;備課;教學案例;策略
“備好一堂課,上好一節課”是每一位老師都在深深探索的問題。但對于初任教師來講,備好課尤為重要。聽完新教師的幾節課,感受頗深,新任教師的熱情可圈可點,但所講教學內容亂、散,學生理解吃力,往往教師不少費力學生卻不知所云,難以實現教學目標。何以至此?新任教師本身對教材不熟悉,缺乏教學經驗,若能有效備課不但能提高教學效果,還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渠道,能夠滿足學生“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升學需求”,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主渠道。如此以來,花氣力研究備課,實際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根據我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以及與老師們交流總結出來的經驗,我認為,初任教師要備好一堂課,關鍵在于備課時要把握好以下幾個策略。
策略一:深刻把握內容
教學內容是指學校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灌輸的思想和觀點、培養的行為和習慣等的總和。備課把握好教學內容,教學時才能得心應手。教材是提供教學內容的主要資源。初任教師備課時要認真分析、研讀教材,正確領會教材的內容,因此,鉆研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核心環節。鉆研教材,第一整體研讀,抓住聯系。整體研讀教材,把握教材各個內容之間的縱橫關系,來龍去脈,每一章、每一節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這樣,就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各種關系,把知識貫穿起來,使他們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以便學生深刻理解,并能靈活運用,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課時分析,突出重點。結合學科特點、專業性質確定重點。從數學教學內容來看,重點要放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上,引導他們再現和重復定理、規律被發現的過程,課時的安排重點放在這方面,后面的練習鞏固,要提綱挈領抓住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反饋和個別輔導。第三,深刻理解,注重內化。教師把握好教材內容之后,要深刻理解并把這些內容真正內化為自己知識的一部分,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只有這樣,教師上課時,所講內容才能條理清晰,才能抓住學生注意力,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主動性,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形成知識結構,利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
策略二:精心設計教學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教和學的手段。能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數學來講它本身就是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從問題的產生到問題的解決,每一步都不是機械性的,都需要縝密思考,精確地計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要設計問題,讓學生發現問題引起思考,進而一步步解決問題,這期間的過程,如何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時候,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對于任意三角形,我們都可以測量到9UQtGtG9hmI9Mah2swaHqQ==它們的邊長,得到一組數據。這時我們可以拋給學生一個逆向的問題,是不是每組不同的數據都可以得到一個三角形?學生操作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得到結論,我們也在不斷地設問引領中完成了我們的教學任務。
策略三:尊重教育對象
教育有三大構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體。在教育活動中,受教育者占有主體地位,只有學生主動愿學,教育才有意義。備課不能僅思考“教師怎樣教”,還要考慮“學生怎樣學”,通過“換位備課”,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因此,第一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人格。第二,要激勵學生。賞識學生,把教師的期望給予每個學生,增加學生自信心,學生才會主動追求進步。第三,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原有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已經具備了哪些學習能力,學習態度、興趣愛好、班級風氣等情況。這樣備課時預定的教學目標才能恰當,確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才能準確,設計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策略四:預約教學精彩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高質量的預設,才有教學的精彩生成。預設就是:第一,要細化環節。對課上各個環節認真考慮,教師做到課前精心預約,對將要發生的情況和學生可能產生的理解作最精確的預設,以便更好地把握課堂。對課中生成問題進行預設和思考,課堂有了新的生成,還要不拘預約,要及時地進行引領和解決,這樣才能讓課堂綻放光彩。第二,撰寫詳案。許多青年教師喜歡寫簡案,備課的內容寥寥數語,以為備課只要大略寫個教學過程,臨場發揮,同樣可以精彩地完成教學。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優秀的教師平時一直在課堂磨煉,課堂上出現的情況已經見過很多,有足夠的應戰準備。而初任教師,缺少課堂經驗,備課紙上寫得少,說明對課堂可能產生的狀況預設少。在教案實施過程中,往往對學生啟而不發,滿堂灌,對課上出現的緊急情況措手不及。假若備課時寫詳案,便“胸有成竹”,許多情況有備無患。
策略五:注重自我反思
初任教師每次課后,要進行教學反思,總結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之處。平時多積累一些這樣的經驗,對于提高教學水平,增強駕馭課堂能力非常重要。注重反思以下方面:第一,教學目標是否全面,適度,明確,具體可測。第二,教學效果如何。學生學會多少東西,是否每個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有所提高,這是一節好課的重要標志。第三,所教內容是否恰當。教學注意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第四,教師對教材的組織是否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教師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邏輯順序,并要抓住重點,以點帶面。第五,教學環節是否緊湊。第六,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育對象選擇有實效性的方法。第七,時間分配是否合理,課堂效率是否高。第八,板書設計好與壞,是否簡潔、明了。在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到終身備課的故事,作為新教師更應“多次備課”,不斷反思。
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倘若初任教師真正研究了如何備課,再來研究如何上課,那么,課堂就成為教師盡情展示教學魅力的地方,品味成功教學喜悅的地方,他一定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