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障礙及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維護心理健康,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近年來,中等職校生由于病態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甚至危害家庭和社會。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探索中等職業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使我們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心態來面對他們的人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效途徑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往往入學基礎一般而父母期望值偏高,文化素質較低而學業難度較大,專業技術水平一般而社會就業錄用技術要求門檻較高。所以,他們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求職擇業以及成長、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對中職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擺在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全新的課題。
一、中職生心理壓力產生的因素
(1)社會環境的壓力。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中職生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從入校到畢業前,有一種潛在的危機感,社會上激烈的職業競爭,致使中職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2)家庭環境的壓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家長的期望與孩子的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距。由此產生兩種心理壓力,一種人怕自己的學習成績和表現不符合家長的要求會挨責備而產生心理壓力,另一種較懂事的孩子則怕辜負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心理壓力更大。
(3)學校環境的壓力。職業學校與初中相比在課程設置上有很大差別,專業課多,專業性較強,許多中職生難以適應這一轉變,感到壓力很大。
(4)自身的原因。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強。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經歷了中考落榜的強烈心理震撼,有相當比例的學生抱著“失敗者”的心態,到職業學校是不得不來,無可奈何而來,再加上社會對職業學校的偏見,他們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有較強的自卑感。
二、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是職業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前提。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自我調節的關鍵。因此,職業學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還要通過心理輔導、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動力。心理健康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具有獨特的功能,心理輔導可以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調適、應付挫折,善于協調人際關系,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條件。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2)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強職業學校德育的實效性。長期以來,中職生的德育工作中缺乏心理輔導,使許多教師在認識方面陷入兩個誤區:一是把學生所有的問題(包括心理問題)都歸結為政治思想道德問題;二是認為解決學生的問題只有靠德育去完成。過高估計德育的功能,有時反而使德育陷入一種隔靴搔癢的尷尬地位,而心理輔導的運用正好彌補了上述的不足。
(3)從心理健康教育與中職生的社會化的關系看,人的社會化過程,也就是形成和發展對于社會的認識過程,使他們逐漸在不同程度上學會做人處事。
三、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1)用愛心構筑心與心的橋梁。希臘神話中一個青年國王皮格馬利翁,愛上了自己精心雕刻的一尊象牙少女像,每天含情脈脈地注視著她,最終少女竟活了起來,這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厚愛效應。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對心理學知識的簡單講解,教師的愛心,教師的殷切期待和充分信任能化作親切的鼓勵和有力的督促,能誘發學生的積極性與自覺性。所以說,愛心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真正源泉。
(2)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以教學為主,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將它滲透到各科教學中。教師將心理理論用在課堂教學中,將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心理規律,如記憶的規律等,從而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
(3)強化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①實施家校共建,引導中職生多與父母溝通,減少家庭不利因素的影響。一方面,通過舉辦家長會、教育經驗交流會、家校互訪等形式,幫助家長確立對孩子正確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引導、幫助學生消除與雙親之間的代溝,坦誠、主動地與父母交流,聽取意見。②當好中職生的心理“導航員”。要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舉行心理教育主題班會、學科教學滲透、開通心靈對話“信箱”“熱線”等方式,堅持全體預防與個別矯治相結合,引導中職生樹立符合實際的奮斗目標,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正確對待挫折,使中職生擺正人生位置,定好人生“坐標”,做到“勝不驕,敗不餒”,積極面對現實,面對未來。③加強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心理咨詢室是面向中職生開展心理咨詢的必要場所,有條件的學校都應建立心理咨詢室。要嚴格按照《咨詢員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履行職責,恪守職業道德。對于因違反職業道德而被取消資格的教師,不準其再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④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指導相結合。調查發現,造成中職生厭學、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缺乏自主擇業、創業的能力。不少中職生對專業的選擇往往是盲目的、被動的,他們渴望得到職業指導。因此,要抓住中職生入學和畢業離校的關鍵時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質,指導學生確定切合實際的職業目標。同時在校內開展職業生涯設計等創業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擇業、創業能力,矯正其不良心理。⑤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代化提供了保證,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學、便捷、及時。可以利用計算機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可以建立網上心理咨詢站、輔導站等,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惑。
(南昌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