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德育滲透是一種隱性的德育灌輸,本文從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開始,就初中數學中德育滲透對教師的要求,以及如何挖掘教材進行德育滲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德育;數學教學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的實施和推廣,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學生為本,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學生進行德育不僅是對德育教師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應盡的義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利用數學課堂進行德育滲透,須以教材為主要工具,應有意識有目的地抓住每一個可以滲透德育的契機,對學生進行廣泛的德育。下面,就初中數學教學的德育滲透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一、了解初中生心理的特征,是進行德育滲透的基礎
對于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首先要備好學生,做好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摸清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青少年時期的初中生,由于處于不成熟向成熟發育的急劇變化之中,性成熟期開始,在體型和外貌上逐漸接近成人,在這個時期他們的心理既敏感又叛逆。初中生進入青春期后,對外界的各種事物特別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非常敏感,爭強好勝,不甘落后的心理十分突出,羞恥感也相應發展起來。他們情緒豐富而又復雜,充滿熱情和激情,但也容易喜怒,情緒反應強度相比成人大得多,而且開始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形象,自尊心快速發展。這個時期學生的獨立意識不斷增強,他們要求成人將他們當做大人看待,理解并尊重他們。如果這種需要無法得到滿足,自然會產生很強烈的叛逆。所以在初中生各項生理、心理指標尚不完善,缺乏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意志力時,對其進行德育滲透要避免威脅其自尊的事件發生。
二、具備高尚品德的數學教師,是進行德育滲透的前提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教師沒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學生。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具備正確的育人觀念,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一個好老師,不僅對學生有學習上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師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動的人生教科書,學生受其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深刻的、終生受益的。因此,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是學科滲透的關鍵。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由于在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是直接呈現,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認真貫徹“教育法”和“新課程標準”,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接受能力,把德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潛移默化,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三、充分挖掘初中數學教材,是進行德育滲透的關鍵
(1)以數學史實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數學史是數學家的奮斗拼搏史,在數學家前進的道路上充滿艱難險阻,他們有著過人的膽識、勇氣和毅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通過中國數學家的光輝歷史和杰出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思想。如在我國著名的數學典籍《九章算術》中,首次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運算法則,使得代數學早于西方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經產生了;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數學家商高最早提出來的,稱商高定理;劉徽首創“割圓術”,科學地得出徽率(圓周率)3.14;祖沖之對圓周率進行運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在現代,我國科學的豐碩成果同樣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自豪,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發起、推廣的優選法,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產和科學試驗,創造了很大的經濟價值;陳景潤成功地證明了數論中“(1+2)”定理,被譽為“陳氏定理”;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因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而榮獲諾貝爾獎等,這些真實典型的數學史實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同時讓學生懂得數學落后即科技落后,科技落后就會挨打,就會喪權辱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和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質。
(2)要充分領會教材,找到德育滲透的點。數學教材是數學課堂進行德育的主要工具,在數學教材中蘊涵了豐富的“育人思想”,尤其是現行的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只要我們教師深入分析教材,鉆研教材,就能找到。如通過正數與負數,絕對值概念,有理數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及其相互轉化的教學,方程與方程組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初步的對立統一觀點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從事物正反兩個方面認識事物的觀點和方法。通過分式四則運算的訓練,使學生養成作業工整,格式規范、方法合理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分式方程驗根教學,培養學生認真負責,過細工作的良好品質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學,培養學生把簡單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如測量距離、工程建筑、航位測定,進一步讓學生認識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等等。
總之,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數學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應寓德育于數學教學全過程,但切忌生搬硬套,不可將數學課變為德育課,那將失去數學課的教學本質。在實踐時做到切合實際、因材施教,才能達到數學教學與德育和諧統一、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