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把學生引入身臨其境的環境中去,使他們由衷地產生情感和想象,從而自然地獲取知識和能力。好的教學情境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力。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能力。
一、在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雖然單調枯燥,但是蘊涵著豐富的可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創設問題情境,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在動力。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時,一上課,我就用挑戰性的語氣說:“同學們,一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老師一看就知道,不信,咱們試試看。”接著讓學生隨意說出一些自然數,而我對答無誤,學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訣竅,想趕快揭開心中的謎。于是,求知若渴的情緒被激起來,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就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
二、在問題情境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根據知識的系統性和學生認知的有序性,合理設置一些有一定層次、排列有序的問題情境,形成問題鏈扣。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老師通過一系列有序的提問,不僅將學生思維向課題目標層層推進,吸引學生自覺探究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可以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去學習新的知識,學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在實踐中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
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雙向交流的活動,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是根本。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索新知識的活動,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使外部的學習活動逐步內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根據兒童具有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應多運用直觀手段,有目的地讓學生觀察或動手,讓學生擺一擺,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這種手腦并用的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從具體形象的操作中抽象、概括出數學概念、規律和法則,可以化難為易,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
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應用知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數學與生活結合起來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例如“元、角、分的認識”的教學,創設“文具店、售貨員”的情境,讓學生模擬現實生活中的商品交易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理解和掌握知識。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信心;另一方面,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是教學改革的需要,是培養人才的要求,在教學中能否創設這種情境,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只要我們花大氣力去探索、去研究教學情境的創設,就一定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常州市新北區湯莊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