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語文教學應該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我在教學《口語交際·友誼篇》時,就先出示了如下名人名言:
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培根
善良的行為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你愛別人,別人就會愛你;你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幫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對你也會親如兄弟。——盧梭
這是學生熟悉的名言,講的是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及朋友間該如何相處。我原本打算讓學生讀后,簡單談談自己的理解。可這個環節卻整整進行了一堂課,而學生們似乎還意猶未盡。是什么原因讓平時難開金口的學生打開了話匣子呢?下面我就擷取課堂中的些許片段和大家共享。
生1:如果我有了高興事,告訴我的朋友他也會和我一樣高興,如果我有了傷心事,我的朋友會來安慰我,我心里就好受多了,也就不再那么傷心了。
生2:讀了盧梭的名言后,我知道了如果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如果你對別人不好,別人對你也不會好。
師:能結合你自己或身邊的事例來談談嗎?
生3:比如我上次英語考試沒及格,傷心極了,連晚飯都沒吃,一個人跑到操場上去掉眼淚。后來尹夢麗同學幫我買了餅干和牛奶,一個勁地勸我不要難過。說一次考砸算不了什么,還自告奮勇要幫我補習英語。當時我非常感動,我覺得她真是我的好朋友。
生4:上次我的手被門擠破了,是龔士偉帶我去醫院包扎,還陪我吊水。當時我身上的錢不夠,是他幫我付了藥費。我的手雖然流了很多血,但有他這樣的好同學陪伴在我身邊,我一點都不覺得疼。
生5:星期一中午,我留著充飯卡的50塊錢丟了,我當時真的心急如焚,悲慟欲絕(笑聲),馬騰、劉松、程梅三位同學主動陪我一起找遍了宿舍和去食堂每一個角落。雖然最終也沒有找到那50元錢,但他們犧牲了中午的休息時間,陪我一遍遍來來回回地找,我很欣慰,我為有他們這樣的朋友而驕傲!我現在真正懂得了“慈善的行為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這句話的含義了。(掌聲如雷)
師: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友誼的感人故事,能說給大家聽聽嗎?
生6:“高山流水”的典故,它講的是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俞伯牙善于彈琴,而鐘子期善于欣賞,他能從琴聲中體會到樂曲的精妙。后來人們用“高山流水” 來比喻知己或知音。
生7:我聽爸爸講過“管鮑之交”的故事。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合伙做生意,每次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錢。別人都說管仲貪錢,而鮑叔牙卻為管仲辯解,說管仲是因為有母親需要贍養才多拿錢,并不是人們說的貪財。
生8:我讀過《偉大的友誼》這篇文章,講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他倆是好朋友,馬克思生活困難的時候,都是恩格斯接濟他,在工作上他們也是互相幫助,親密合作。
師: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友誼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下面就請同學們拿起筆,來表達自己對友誼的獨特的見解。讓我們打開感情的閘門,讓真情在這里迸發,讓真心在這里交融!
(學生動筆寫對友誼的感悟,幾分鐘后)
生9:有付出就有回報,你付出一個動人的微笑,將會收獲一個明媚的春天!
生10:朋友易得,知音難求,若遇知己,一生好走!
生11:我寫的這句話是送給尹夢麗的:朋友好比雨天里的折傘,雪天里的棉襖,夏季里的綠陰,冬日里的暖陽。
生12: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快要畢業了,我要送給我的好朋友周鵬一句話作為離別的禮物:在這里遇見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生13:歌德曾說過:如果你失去了財富,那你只失去了一點點,如果你失去了朋友,那么你就失去了很多很多。在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朋友,他們會給你理解、信任、支持和幫助,你的人生會因為有了他們,更溫馨,活得更有滋味。請你帶著自己對友誼的獨特感受,再來用心靈去閱讀培根和盧梭的這兩句名言,爭取把它們時刻銘記在心里。
(生朗誦記憶)
【反思】
(1)貼近生活,才會樂于表達。“友誼”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他們雖然只有十四五歲,涉世未深,但是他們的學習生活離不開與別人的相處,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朋友。關于友誼,他們也有各自獨特的見解和體會。他們七嘴八舌,酣暢淋漓地抒發自己對“友誼”一詞的理解。由此可見,口語交際要找到適當的切入點,只有貼近孩子們生活的話題,他們才會有感而發,才會樂于表達,一吐為快。反之,他們就會關閉思想的閘門,正襟危坐,甚至噤若寒蟬。
(2)開放的課堂,才會有靈動的思維。在本次口語課上,教師給學生呈現的問題和要求都是開放式的,如“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友誼的故事”“你把對友誼的獨特感悟寫下來”。這些問題都是提綱挈領式的,對答案沒有嚴格的要求,只要是學生有感而發,說的是心里話,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都是世界上最美的聲音。
(3)尊重學生,才會有精彩的生成。本節口語課的教學,我是跟著學生的感覺走。但我認為,這節課上,學生讀得充分,悟得深入,談得透徹,使他們的情感和思維及語言表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我認為這節課上得成功!《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這節口語課上,我始終堅持心中裝著學生,眼睛盯著學生,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對每一個學生的發言都給予了肯定和鼓勵。是教師的真情點燃了學生的激情,學生置身于一個絕對安全的氛圍之中,他們才會文思如泉,滔滔不絕。
(邳州市官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