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指在數學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呈現采用特定的方法,來達到激發學生主動地聯想、積極地思維,以獲得某種與新學內容有關的形象或思維成果;或使學生產生某種情感的體驗,有機地注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
一、教學導入情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這一關把握得好,那就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入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潛在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新課學習的一開始就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境界,為整個教學過程創造良好的開端。例如:講解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時,提出一個問題:圖1(圖略)是一張被墨水污染了的等腰三角形紙片,只留下一條邊BC和一個底角∠C,想想看有辦法把原來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畫出來嗎?讓學生憑經驗畫圖,那么畫出的圖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產生了疑問,然后從問題出發得出判定定理。這樣做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悟出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能力。問題情境的設置不僅在教學的引入階段要格外注意,而且應當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要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精心設計具體問題情境,不斷激發學習動機,給學生提供學習的目標和思維的空間。
二、課堂氛圍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造自由、寬松、民主、平等、和諧、樂學、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課堂氛圍情境,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釋放,學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愉快地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例如:在講解決策問題中,可設計如下一段開場白:“今天這節課,每位同學都是人事主管,應聘者的命運就掌握在你們手中。請問各位主管,你準備聘用誰?”同學們頓時活躍起來。教師又問:“如果要聘用的是公關經理呢?”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教師再問:“如果專業知識、語言表達、儀表形象三個方面的重要性之比為10比7比3,其各自的權重是多少?”為確定到底錄用誰,應確定權重,再根據權重計算出應聘者的分數,由分數高低來決定錄用人員。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喚起創新意識。
三、即時動態生成情境
在教學中,善于利用學生的問題契機,充分把握引導的時機,把握即時動態情境進行引導和發散,則是一個數學教師發揮教學機智的重要表現。例如:在上《三視圖》一節時,我邊講解邊畫三視圖,總能聽到一些聲音:“多像俄羅斯方塊啊。”于是,我接上話茬:“對啊,這些三視圖多像俄羅斯方塊啊。”并讓一個“游戲高手”上黑板將俄羅斯方塊的所有形狀都畫出來。同學們一下子活躍起來,原本以為自己貧瘠的空間想象能力一下子迸發出來,這個知識點輕而易舉地被同學們吸收了。
“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情境,不僅具有其豐富的內涵,而且還具有問題情境的真實性、開放性、可接受性以及其作用的全過程性。無論用哪種方式創設,必須使問題結構、數學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三者和諧統一。
(唐山市豐南區東田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