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練就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
策略一:教學生整體把握,領會意圖
畫家作畫,是通過畫面內容來表達某種思想感情,或者反映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的,這就是意圖。怎樣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領會意圖呢?首先要讓學生看主要內容是什么,仔細觀察時間、地點、環境等,不要放過任何細小的東西。因為在一幅畫里,一般是不會畫上一些無關的東西的。細致入微的觀察,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生觀察越細致,思維就會越深刻,想象就會越合理豐富,說話也會更具體。只有細致觀察,整體把握了圖意,才能確定寫話的方向和所要表達的重點,才不至于隨心所欲,胡亂編造。
例如我曾經給學生提供過一幅畫,上面畫了許多小動物,大大小小有十只:一只羊、兩條狗、一只鴨、六只雞。看起來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我先讓學生從整體上觀察,說說圖畫所畫的地點,想一想這么多小動物會干什么?這幅圖畫是要告訴我們什么?然后讓學生在領會圖意的基礎上為畫面取題目。學生興致勃勃,取的題目各種各樣,各具特色,有《小動物聯歡會》,有《熱鬧的小院》,有《院子里的運動會》,有《快樂的早晨》。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看圖寫話的興趣,還訓練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訓練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為后面的想象、說話、寫話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基礎。
策略二:注意順序,能做到有序觀察
由于低年級學生感性思維優于理性思維,因此他們觀察畫畫,往往看到什么就說什么,處于隨意和無序的狀態。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有序觀察。一般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遠到近等空間、方位順序進行觀察,弄清畫面由哪幾部分組成,景致怎樣,主體部分是什么,陪襯部分又是什么,從而明確畫面所交代的時間、地點及相關的人和物,并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有了有序觀察,也就有了寫話時結構全篇、安排層次的順序,寫話自然很有條理。
策略三: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觀察
有了重點,就有了對重點進行具體、生動的描述了,就更容易打動人心了。低年級學生的概括能力、比較能力、分析能力都還比較弱,觀察時易被無關要素吸引,而抓不住要點。怎樣學會抓住重點呢?其實,只要看一看誰或什么景物處在中心位置、前排位置的人物和景物,因為那些通常就是重點。只要引導學生抓住這個重點展開細致入微的觀察,具體、生動的描述,寫話時才會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在學生寫話中,我讀到了這樣的句子:“雞爸爸首先教小雞們唱歌。只見它瞪圓眼睛,脖子慢慢伸長,最后昂起頭來,便發出嘹亮的聲音。‘爸爸嗓子真好!’小雞們都爭先恐后地學了起來……”這些動詞用得多貼切!寫出這么生動的句子,靠的正是學生對重點事物細致入微的觀察。
二、插上一對想象的翅膀
策略一:引導學生根據畫面展開合理想象
看圖寫話,僅僅把圖上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是不夠的,因為只看不想,只是客觀地把畫面內容介紹給讀者,沒有作者自己的情感參與,怎么會有感染人的力量呢?畫面再生動,也只能是一張“靜物”呀!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觀察時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但是想象不是天馬行空,任意發揮。想象要以畫面為依據。應該怎樣引導學生根據畫面展開合理想象呢?
要透過畫中人物的表情、動作去分析、想象人物的內心活動或語言對話。要由眼前的靜態畫面,想象事態發展的前因后果,使靜止不變的畫面變成發展變化的一幅活動的鏡頭。要把圖上的人、物,寫活,把事物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
通過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小動物們的神態、動作、特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象他們會怎樣說,怎樣做之后,學生分別說出了當時的情景。有的說:“一大早,雞爸爸和雞媽媽帶著小雞們去院子里鍛煉身體……”有的說:“動物學校要開運動會啦!大家聽到這個好消息連忙趕來報名,報名的有小黑狗,小花狗,小山羊,小公雞……”學生既有興趣,還發揮了想象。
策略二:聯系自己的生活,進行角色體驗
展開想象時,要指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進行角色體驗。要把眼前的圖畫變成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要多想想圖畫中的景象事物在現實生活中是什么樣子的,應該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再融入我們的思想感情、認識和觀點,對畫面進行再創造。
在指導學生觀察的同時,教師要善于根據圖畫創造的各種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置身于畫面創造的情境,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自由地聯想和想象。有些圖畫和學生生活非常貼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模仿圖畫中的角色進行表演,讓他們在表演中理解和想象畫面的內容,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寫話的愿望,打開學生的思路。
三、擁有一顆充滿童趣的心
“童趣”是看圖寫話的靈魂。如果我們總以成人的眼光審視孩子的生活與處世,以成人的思維限制孩子的思維,以成人的語言代替孩子的語言,那么孩子的寫話必將喪失童心,成為成人的“代言書”。俗話說:“天真爛漫,童言無忌。”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感情坦白而直露,他們眼里看到的世界遠比成人要豐富得多,所以,看圖寫話不光是要讓學生寫出圖中的內容,更要鼓勵學生發揮豐富想象力,體驗在語言表達上,也應新鮮生動,具有個性。
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培養創造性思維,鍛煉創造能力,進行個性語言的表達,形成創新人格。通過前面的觀察與想象,開拓了學生的思路,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很想把心中的話表達出來。這時教師要抓住火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大膽地把自己的內心世界通過個性化的方式展現出來。要敢于創造,敢于想別人所未想,讓學生明白寫話就是用自己的手把自己的心毫不掩飾地寫出來,心里怎么想,手上就怎么寫,寫出童趣,彰顯童心。
四、練就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
經過細致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接下來就是看圖說話了。觀察完后,要求學生想一想看到了什么?告訴同桌,或在心中默默地再想一遍,強調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什么事件,以此加深影響,為下一步寫話打下基礎,做到有話可寫。在對圖片的語言描述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最美的文字描繪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把平時積累的優美的詞語說進去。
低年級學生說話時有時往往是會想,卻說不清楚,有時用詞顛三倒四,前后次序混亂,常常詞不達意。教師讓學生把一段話連起來說一說,既是對前面字詞練習的反饋,又能讓學生提出意見,以促進說話用語的正確和完善。
五、造就一支寫自己話的筆
寫話是看圖寫話的關鍵。要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就必須在學生寫話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地貫穿教師的指導。怎樣體現教師的指導,讓思維和語言同步發展呢?
策略一:寫前明確要求,做到循序漸進
對寫話的要求很多,如:寫話格式,標點運用,不寫錯別字,準確用詞,語句通順,書寫工整,寫清圖意,寫后檢查等。我針對班內學生實際水平,分層提出了各項要求。
策略二:引入競賽機制
“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用精練的語言有順序、有條理地表達出來,比一比,誰寫的最完整、最有趣味。”學生寫話時教師應該來回巡視,精心輔導,為他們解答疑難,提供幫助,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寫好之后,有選擇地朗讀、競賽、評比。
策略三:搭建小組交流互動平臺
上海大學中文系李白堅教授提出將游戲的元素滲透到作文教學中的理念。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游戲,在游戲里,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因此,在看圖說話的評價中,我們完全可以搭建交流互動平臺,并將游戲滲透其中。如小組成員間交換寫話本,來一個“捉蟲”比賽:看哪個組的同學給對方找的錯別字、病句多。最后進行評選。實踐了幾個月,學生興致勃勃,樂此不疲。以后每次寫話,為了少讓對方發現錯誤,寫話時都格外細致認真。
策略四:完善評價機制,喚醒學生寫話的積極性
(1)自主評改與交互評改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寫話熱情。初學寫話的小學生總是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最好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例如,讓孩子們朗讀自己的寫話,在放聲朗讀中體會句子是否通順,表達是否完整、生動,發現問題后自己嘗試修改。同齡人的閱讀體會比較相近,容易產生共鳴,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多談論,暢所欲言地提意見,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2)設計圖文并茂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寫話熱情。相對于文字而言,形象直觀的圖畫往往更令孩子們喜歡。為此,我采用了圖文并茂的評價方式,用充滿童趣的評價語言和孩子交流。同時,在學生寫話的精彩之處、進步之處、獨到之處,貼上一顆彩色的小星星,一個鮮艷的小蘋果……學生看到這樣的評語,往往愛不釋手。
同時,請善于觀察、想象和表達的學生發揮榜樣作用。如請寫得好的同學上臺朗讀,在朗讀交流中互相欣賞、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在交流中學生感到自己的智慧、體驗到了創造的快樂,從內心深處感到了自己是一個成功者。學生一旦對看圖寫話產生了興趣,就會視看圖寫話為一種快樂,一種需要,就會滿腔熱情地去寫。只要學生對看圖寫話有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它們的觀察、想象、表達、思維的能力必然得到有效提升。
讓思維和語言共舞,追求快樂寫話境界,延續學生精彩童年,讓看圖寫話成為孩子快樂作文的開始,將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溧陽市溧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