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教學是語言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有些教師在語文低段教學中重“讀寫”,輕“聽說”,制約了低段兒童語言、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間接地導致了學生升入高段后讀寫能力的落后。為此,筆者在低段班級中進行研究,了解其特點,積極探索聽說訓練科學可行的途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從要素入手,訓練聽力
一般來說,聽的要素可分為:合理分配注意力、正確感知和辨析語音、對所聽的內容作出邏輯判斷、及時記憶與記錄,以鞏固聽的效果。我們在訓練時,著重通過以下幾種形式的訓練來讓學生感知這幾個要素,幫助學生正確接收和處理信息,并自然而然地形成與該年級段要求相當的“聽”的能力:①交際性地聽,②輔助性地聽,③欣賞性地聽,④評論性地聽,⑤聚精會神地聽,⑥創造性地聽。
二、訓練語音的正確性
聽說能力方面的訓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語音都必須正確。這就要求教師做細致而長期的工作,使學生消除方言讀音,養成正確的讀音習慣。由于我校學生大都家處農村,家庭的起始教育就發音不純,日常生活環境中正確的發音又不絕于耳,對標準讀音無形中起了弱化作用。為此,我們對學生采用了“掌握規律、突破難點、聽辨模仿”三部曲的有效方式。
三、訓練語言的規范性
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年級新生,對句子的語言正確表達概念還很模糊。這一關沒有突破好,勢必影響學生今后聽說能力的發展。對一年級新生,我們側重結合課文里的句子和一些生活小常識,訓練學生弄懂一個完整的句子主要由哪兩部分組成,然后進行經常性訓練。二、三年級學生則開展問候、請求、祝賀、打電話、購物等情境對話活動,或講述自編故事、幻想、童話、傳說、寓言以及課本劇表演等其他方式,訓練他們說上幾句到一段比較規范的話。
四、開闊想象的天地
學生的聽說能力,特別是富有創造性的口語表達,如看圖說話、看圖講故事等,都離不開豐富的想象力。在教學中,我們注意將畫面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深入體會。學生的體會越深,他們想象的思路就越活,就可以由自己的生活想開去,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遷移到對圖畫的理解中。
五、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
聽說訓練的過程無不受大腦的支配,受思維的調控。成功的口語表達更是要求學生的思維要敏捷、靈活、有條理并一次成功。達不到上述要求,就會出現說起話來吞吞吐吐、含糊不清、顛三倒四、詞不達意、讓人費解或不明白的現象。我們在訓練中注意了教給學生在腦子里擬好提綱或打好“腹稿”,并配之以多種教學手段,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聯想力和想象力,學生表演時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說了。
六、訓練學生臨場表演
聽說訓練的最高階段就是快速準確地組織語言,現場靈活運用。這類訓練有一項基本任務是積累詞匯、句式、培養語感。這就需要在平時通過大量的閱讀建立詞匯冊,培養語感等方式來完成。在進行綜合訓練時,我們還充分發揮情景教學法、交際教學法以及電教設施的優勢,結合學生年齡特征,組織學生練習講故事,進行情景對話、看圖說話,或為動畫片、木偶戲配音等多種活動,以達到綜合訓練的目的。
(揚州市邗江區公道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