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是高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如何提高教學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一直都是專家與教育工作者熱議的話題。同課異構作為一種交流式的教研活動一直被廣泛地應用于在教學中,對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與提高教學效果起到良好的作用。本文探討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分類,并分析其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同課異構;教學效果;高中化學
教師對于同一知識點的理解不同,自我的上課風格也不同,以及其他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教師在對同一知識點的講授上也會不同,教學取得的效果也不盡相同,這便是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精髓。在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教師之間不同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手段的碰撞,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師本身的素質,將同課異構教學方法引入到高中化學教學中,對于提高化學教師水平及課堂效果,將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同課異構”的組織類型
“同課異構”活動的開展,根據組織的規模與參加人員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專家引領的“同課異構”。這種組織形式是指由有威信的本校本專業有威望的資深教師,或校外專家全程指導而開展的同課異構活動。例如:對于高中化學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在友校聘請知名化學學科教師與本校的學科領袖,對同一化學內容,分別進行講課教學。并組織本專業教師進行聽課評課,尤其是青年教師,汲取專家們優秀的講課經驗,學習其好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并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反復比較揣摩,這對于提升自我的教學能力水平大有裨益。這種專家式的同課異構,對于普通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的指導性很強、針對性和實踐性也比較突出,對于提升和培養下一代教學工作者具有很大幫助。
(2)學科教研組內的“同課異構”。這是由組內化學學科的教研組長牽頭發起的教研活動,直接是組內化學教師之間的較量,選定同一教材內容,由多個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然后在固定的時間上課,全組老師參與聽評課過程,就課堂教學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觀察,并就不同教師的不同設計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集思廣益,形成典型案例。在活動結束后,再由上課的老師整理出教案,做出教學反思,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3)日常教學中的“同課異構”。“同課異構”并不一定要在一些大場合開展,化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可以天天在做。這種類型的同課異構活動更能夠看出教師的優缺點,尤其是對于新教師、年輕教師是更好的學習機會。由于實踐教學經驗比較淺,對于不同層次學生、班級的教學設計的把握沒有清晰的概念,可以通過觀摩老教師的課程,了解老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化為己用,并在此基礎上創新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方式、教學風格,這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大有好處。
二、“同課異構”教學活動應用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同課異構”以學校課堂教學為場所、提倡教師的反思性實踐、致力于學生的真實發展,集課堂觀察、教學反思、教學課例等研究方法為一體。其以化學中的某一章節、某一主題知識點為媒介,不同的化學教師對這一內容分別進行講授,要體現自己的風格特點,并組織彼此之間進行聽課評課,分析總結教學經驗與教學感受,并在此基礎上,謀求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和自身的專業發展的目的。下面,探討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在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發揮著諸多的作用。
(1)有利于化學教師實踐性知識的顯性化,優化其知識結構。化學教師知識體系的形成,包括顯性知識和緘默知識,顯性知識指能意識到并能夠表述的知識,它可以在教師以前的學習中所獲取,例如:化學元素、化學反應式、化學概念等。而緘默知識是指無法表達和無法意識到的知識,必須有過親身的教學經歷才可以獲得,這種知識不能光通過言語來傳授,但是它可以通過自我與他人的比較來獲得。例如:個人教學方法、教學風格、教學個性特點等。因此,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可以有效地優化化學教師的知識結構體系。
(2)同課異構可以幫助化學教師比較每個人教學過程的異同。教學過程主要包括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環節的設計。在一節化學教學實踐課程中,教師要明確本課的主要內容、重難點,選用何種方法進行導入,導入后結合何種方法對重難點進行講授,這都是作為一名優秀的化學教師在課前必做的任務。但我們知道,由于每名教師對于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對于知識點的重難點確立,以及選擇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學風格與個人魅力也存在區別。但是,哪種方法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教學效果最好,卻需要通過彼此間的比較才能夠知道。同課異構實現了教師間的教學方法、教學水平之間的大碰撞,有助于彼此之間判斷分析自己的優缺點。如:對于一些化學知識的導入,有的教師選擇的是故事導入法,有的教師選擇情景導入法,有的教師選擇溫故知新導入法等。對于同一化學知識點所設的導入方法不同,哪種教學效果最佳,通過同課異構的比較可以一目了然,這對于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大有裨益。
(3)同課異構可以幫助化學教師比較教學效果的異同。無論化學教師在課堂設計時用盡多少教學手段,多少教學方法,但最終還是要看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判斷來衡量。通過同課異構教學活動,教師對于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他人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學生的表現來了解是否成功。可以通過如下幾個方面來了解:學生的參與度、思維度、愉悅度與合作度,以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還有學生課后對于本科知識的評價以及筆記的記錄情況,都可以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這些,都為自己日后提高教學效果、教學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總之,“同課異構”作為一種比較式的教研活動,化學教師可以通過對本專業同名課的觀察,進行理性的教學反思,通過對課堂中的事件和情景進行比較,以此達到改進化學教師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同課異構已經成為各教師教學研究方式與成果的表達形式之一,在知識的碰撞中,交流經驗,比較教法,既激發了教師間的上進斗志,又促進了個人教學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康貽軍.推行“同課異構”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及策略[J].安徽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