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過程歸根結底是如何教會學生學習,而要教會學生學習,教師必須先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對癥下藥。本文針對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現狀,探討數學教學法,以提高學生數學效率。
一、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激發主動學習興趣
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賦,“問題是數學的靈魂”。有意義、有趣味的問題有其獨特的魅力,可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并促使他們為之絞一番腦汁,費一番苦心,探索它,解求它。所以,課堂上應根據該節課的內容,精心巧妙地設計一些有意義的問題,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發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感到新奇,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另外,針對學生的好奇心,利用課外活動講數學家的故事,猜數學謎語,針對學生喜勝不服輸的心理,結合教材內容開展競賽和游戲,這些都非常受學生歡迎。適時地把他們引入課堂或課外活動中,可極大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注重教導“讀”和引導“思”
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翻譯,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怎樣讀數學,這是讀法的核心。教師可以通過粗讀和細讀,對學生思法進行引導。①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入手來開展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思考,使學生學會聯想。②從挖掘“問題鏈”來開展變式訓練,引導學生去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綜合,使學生學會轉化。③從創設問題情境來開展探索式教學,引導學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學生學會深思。④從回顧解題分歧過程來開展評價,引導學生去分析錯因,使學生學會反思。
三、在教學中營造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①課堂氣氛融洽,師生感情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師生感情,使學生能放松地學習,在這種狀態下學習效率最高,有了這樣的氛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②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實施課堂教學民主化和活動化。我在教學中采用“雙標前移,主體探究”教學模式。所謂“雙標前移”,就是把“學識目標”設置在課前預習,通過預習把“學識目標達標”解決在課前,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主體探究”,就是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指導、點撥學生對學識目標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挖潛和拓展,充分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實施課堂教學民主化和活動化。
四、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條件和機會
我們常見的數學概念、性質、公式、法則等基本上舍棄了生活中的原型,已變成了抽象程度很高的數學形式。在教學中為了便于學生接受、理解,我們應將其轉變為教育形態,亦即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形象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容易接受有關知識,并滲透數學應用的意識。如果能在數學教材中添加更多的生活化材料,如果教師的課堂上有更多的實踐內容,不僅學生能樂于學數學,而且能主動自學數學。
(瑞金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