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對學生“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我認為“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就是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關注每個學生個體、尊重個體差異。在英語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對所有學生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就不能適應所有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水平,更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由此就會導致教學班級中優秀的學生因“吃不飽”,使其潛能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落后的學生卻因“吃不了”,而加重其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使其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而導致學習“掉隊”。這不僅影響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也會導致部分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在無形之中被摧毀,使英語教學的實效性大大地降低。為此,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層教學。
一、學生分層
分層教學實際上就是以進步為前提,層次為基礎,競爭為手段,輔導為重點,實現目標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調學生學有所得和個性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都能達到學會、學好的目的,從而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對學生進行分層是進行分層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因此,從初一入學開始,就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毅力、興趣、智力水平及內在潛力來劃分學生層次。把學生劃分為 A、B、C 三個層次。A 層次的學生基本功扎實,學習主動,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接受能力強,并有超前的學習愿望。B 層次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有一定的進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礎不扎實。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潛力,需要老師扶一把,給以一定的督促和輔導。C 層次的學生學習不自覺基礎差。而且思維反應慢,在學習上有障礙,缺少家庭輔導條件,需要教師時刻關心和督促。然后把這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生編排成若干小組,并設 A 層次的學生為組長,每位組長負責 B 和C 層次的學生各一到兩名,負責他們作業的監督和檢查,課文的背誦,疑問的解答等。但這樣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發展情況隨時調整。這樣分層設組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英語水平就會大踏步提高。經過一個學期的分層教學,基本消滅了40分以下的同學,有效地緩解了C層學生越學越差的速度。
二、教學目標分層
長期以來,多數教師習慣于運用傳統的組織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制定統一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差異的分析,這勢必造成成績好的學生因覺得簡單、容易達到要求而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成績差的學生因覺得有難度、達不到要求而產生自卑心理的局面。長此以往,兩極分化現象會愈加嚴重。只有進行目標分層,從學生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區別對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有充分的學習機會,并學有所獲,才能達到激發各個群體的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例如,為了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我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A層次學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都得到較大提高。B 層次學生重點以掌握教材內容為主,注重知識的前后練習及時復習,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 層次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適當補充一些過去所學的舊的知識內容,教師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提高學習信心,激發潛能,有所提高和突破。
三、教學內容分層
根據新課程難易度的差異,教學內容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基礎知識,如每課的新單詞、短語、日常交際用語,這部分內容要求每層學生都能掌握;第二類是重點知識、語言點的運用,如每課中出現的新的語言點,要求 A、B 層學生掌握、消化、鞏固和提高,C 層學生作一般理解;第三類是難點知識,如課本中及練習冊上打*號的部分,對 C 層不作要求、B 層作一般理解、A 層要求能突破難點,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每一層次的學生按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出示不同的教學目標,對各單元的單詞、詞組、課文以及練習進行了目標分解。A層的優生每節課要求熟練地理解和掌握所有的所學內容,能綜合運用新舊知識,靈活地進行會話、復述課文,創造性地解決一些非常規問題,每天的單詞聽寫必須 100 分。對 B 層學生,要求識記常用單詞和習慣用語,掌握基本語法,初步運用所學知識閱讀相應程度的閱讀材料,單詞聽寫必須 80 分以上。而C層的學生,只要求他們識記最常用的單詞和習慣用語,對課文的理解只要求見其文了解其大意;能聽懂和進行最常見的日常會話,單詞聽寫只要能寫出一半就可以過關了。這樣避免了許多負面影響,更好地保護了 A、B、C 三個層次學生的自尊心,從而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英語積極性。
四、作業分層
作業不僅是用來檢查、衡量一個學生上課聽講效果的,更是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和查漏補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分層練習和分層檢測,有助于教師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開展個別教學活動,有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分層練習是分層施教的重要環節之一。因此,在布置作業時,可根據不同層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課堂作業的要求可以是:C 層以抄寫、朗讀、記憶為主,B 層通過造句、填空、復述課文等形式來鞏固所學內容,A 層通過寫作、閱讀理解訓練來鞏固所學語言。
實施分層教學以后,使同一個層次的同學都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特別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克服了過去那種自卑心理,重新樹立起了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也是爭先恐后,課堂氣氛很活躍。A 組學生面對強手也不像過去那么大意了,過去那種盲目自滿、高傲的優越感打消了,因為稍有不慎,便同樣有被降級的危險,這樣就把壓力變成了動力。B 組的學生感到學有所獲,并嘗到了學習英語的甜頭,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高漲起來,改變了過去那種“要我學”的被動局面。C 組的學生也覺得被重視起來,不再是被人遺忘的角落,對英語也產生了興趣,多數學生表現出主動學習的傾向。
(徐州市大屯礦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