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習中學生是主體,學習是一種經歷,其中少不了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親身體驗的最佳途徑是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知識水平、教學氛圍相關的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談談作者教學工作中的一點體會和心得。
關鍵詞:情境;生物;反思
學習是一種經歷,其中少不了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親身體驗的最佳途徑是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知識水平、教學氛圍相關的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了解生物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從中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在觀察、分析、討論、交流中掌握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創設適當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實踐活動,使獲取的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在情境教學中,學生是以認識主體的身份參與進來的,全身心地進行學習,凸顯了自身的主體地位,成為課堂的主角,從而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內體驗、學習生物,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一、“情境”與生活密切相關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物學是與生活聯系最緊密的一門自然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凸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從生活中提取素材,獲取生活經驗,創設適當的生活情境,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體驗生活。同時,通過創設的情境培養學生應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還能擴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生物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可以說生活中處處皆生物知識,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這種熱情又作用于情境教學,形成良性循環,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時,將問題創設在大家十分熟悉的“削蘋果變色”這一情景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蘋果削皮后會變成什么色?我們如何讓它不變色呢?”又如:在“移栽幼苗”時,菜農一般會選擇什么時間?為什么?如果是大樹呢?應該如何處理呢?在學過“細胞呼吸”后,對“糧食、果蔬”該如何保存呢?再如,在學習“根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時,將問題創設在為什么合理施肥能促進植物的生長,施肥不當反而會造成燒苗,蘿卜放在鹽水里會變軟變小,在清水里又會變大變硬呢?等等。總之,采用情境體驗,能促進學生綜合自己的全部知識經驗,在頭腦中形成新的暫時性的神經聯系,建立條件反射,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系統,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
二、“情境”中讓學生感受樂趣,快樂學習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自然科學,觀察、實驗、探究是生物科學基本的研究方法。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由于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學習環境、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保護好學生的獨特理解與感受,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在探究學習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或回答問題,保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參與需要高水平的認知和技能活動,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形成新知。例如:在學習“細胞呼吸”時,在做過實驗“影響酵母菌無氧呼吸的因素”之后,讓學生繼續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在和發面的過程中,細胞呼吸的本質有無區別”。又如學習“酶具有催化性”時讓學生設計一個新的實驗,去更好地探究酶具有高效性。再如,在學習“人體的免疫防線”后,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本地衛生防疫部門,了解本地計劃免疫工作實施情況。重點調查建卡率,單項疫苗接種率和四苗(卡介苗、脊髓d3088bcc075acccd384ae19ffefd45ed灰質炎活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全過程接種率等,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去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生物學習與現實生活的對接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對接中常會產生一些“小矛盾”,這樣的“小矛盾”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愉悅的學習中享受探究的樂趣。
三、反思滲透“情境”
反思是自身進行的內省行為,是一種再認識,再體驗。教師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分析、歸納、體驗、再創造,但這些過程缺乏理性的指導,大部分活動靠的是直覺。學生冷靜下來后,會對自身的推理、結論等進行再思考,并對推理與得出結論的過程進行反思,也即是說,具體的活動結束后,盡可能地去回憶、思考從開頭到結束的全過程,具體到每一個細節,當時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為什么會得出這樣的結論,而其他同學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之間的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從中可以得出哪些最佳的思考方法等。情境教學中滲透反思教學行為,有助于引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少走彎路,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細胞的全能性”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反思:我們解決這一問題時采取了什么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有沒有用過這樣的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這種方法是否還會發揮其作用?通過反思體驗,學生進行分析、交流、釋疑,達成共識。另外,生物學科學習比較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必會涉及具體的實際問題,所以在活動結束時就要進行反思。通過反思,會對原有問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例如有人提出“吃基因補基因”,你認為這種觀點正確嗎?可從新陳代謝的角度說明理由。解完此題后回顧,此題的情境類似于“胰島素能口服嗎”。在情境教學中,學生對聯系的問題進行及時反思,就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掌握學習的方法。
總之,新課程理念倡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這也是生物學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設計切合實際的生物學活動,引導學生領會生物學思想方法,有效提高生物教學實效。
(沛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