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學生普遍厭煩做作業,特別是農村初中學生,晚上放學時老師稍留意一下不難發現大多數學生都是兩手空空回家,家長幾乎都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占半數以上,爺爺奶奶管不了。英語這門學科對于不愛學習的學生來說更是天書,如果老師隨意布置一些抄寫性的作業,只能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不僅不感興趣而且更厭惡這門學科。因而,老師布置作業就顯得尤為重要。到底作業怎么布置才算恰到好處呢?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在不斷摸索,一直在不斷更新,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本人認為,作業布置大體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布置作業要因人而異
我們老師在上課時注意到因材施教,但作業布置往往是一視同仁,千篇一律。比如:單詞抄十遍,就是隨口布置的,不需要事先設計。這樣布置作業不用動腦子,老師便于批改,甚至學生交上來連看都不去看。這樣,優生浪費時間,差生抄出來的單詞連自己都不認識,同樣是應付交差。因此,布置作業應該具有針對性,要因人而異,缺什么補什么,不能過量,單詞差的可以規定到人頭,今天回家背誦十個單詞,次日到校就默寫,不過關的中午放學時留下來補習,這樣學生就沒有辦法去應付了,基礎差的學生能吃得了。對于優生可以要求他們默寫課文,可以根據教師提示寫一篇書面表達,次日交上來老師親自批改,優生也就會吃得飽,學生也不存在應付交差的現象。
二、布置作業要緊扣教材,而且要當堂完成
布置作業要是認真起來,那會比較麻煩的。首先要把最近的三年統考試卷拿過來,找到試題的出處,將試題還原到課本中去,對號入座,做到教考不分離,教師圍繞課本知識,參照考過的試題設計作業。這樣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學生做起來有章可依,學生也做到心里有個底,不能學到最后還不知道怎么考、考什么。哪些是一般了解,哪些是重點掌握,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起來才會有干勁。大多數學生還是想學習的,就是落的太多,目標不明確,缺乏信心,從何學起。教師如果給出范圍,他們只要去做就能找到答案,他們也不會不要面子的。現在學生最需要的就是自由時間,他們有很多自己想干的事,甚至比吃飯還重要。作業布置緊扣課本,而且利用課堂上完成,學生們就不會再害怕做英語作業了,效果十分明顯。
三、作業布置要多樣化
上新課布置的是在書上可以找到標準答案的母題缺項填空,可以是補全對話,根據課文及第一字母提示完成單詞,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再去復習鞏固一下當天所學的內容。復習課教師可以先編寫復習提綱,提綱是有關語法和重要的知識點,同樣采用填空的形式,其中有些是中文填空,比如:現在進行時的結構是()動詞+動詞的()。接下來就給出例句:Look! The boys are swimming in the river.這樣學生非常樂意做這樣的題目,課堂上做不占用學生課外休息時間,當堂對答案,當堂講解,把知識上升到理論,達到朗朗上口。現在的中學生特別是農村中學生回家都是空著兩手,書包就放置在學校,真正回家看書做作業的寥寥無幾,成績稍微好一點想學習的都被縣重點中學拔走了,所以課堂上做作業才會有效果。絕對不能布置一些機械性的抄寫作業、體罰性的作業,實際上布置這樣的作業一點價值也沒有。
四、檢查作業比布置作業更重要
往往我們認為,作業布置了學生就會保質保量去完成。可現在放學時學生空著兩手回家已成為普遍現象,老師布置的作業學生往往次日到學校后抄襲別人,只有幾個優生真的把作業帶回家去認真做的。因此,要加強作業檢查,不留空子讓學生鉆。比如Reading部分的作業布置后就叫學生背誦給組長聽,組長背給課代表聽,課代表背給所在的組長聽,老師還可以抽幾個背誦,或者任意指定三兩個同學進行默寫;當堂測試卷要當堂留時間讓學生獨立做,當堂收上來,不留給學生抄襲的機會;檢查預習情況時要求學生說出答案的來龍去脈,并不是有字就行;檢查補全對話,可以用小黑板或投影以試題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現場進行書面補全對話,不過關的中午留下來進行補考。
總之,作業布置要讓學生想做。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作業布置要適合學生的口味,要緊扣教學內容,不超前、不超綱。作業布置要讓學生能做,要讓學生蹦一蹦就能摘到桃子,要讓學生通過做作業看到自己的進步,時間沒白花,工夫沒有白下。作業布置還需要老師多辛苦,要改變過去的作業布置方法,跟上時代發展,反復進行反思。
(新沂市高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