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職學校的一名語文教師,在新課標的要求下?lián)撝D巨的任務,也意味著要付出更艱辛的努力。本人就從自身體會對新課標下中職語文學習方法作一些探究。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對某些概念的理解、一些知識的概括都離不開語文知識的幫忙;同時不管我們將來從事什么工作,聽說讀寫的語文基本功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將影響著我們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和生活的質量高低。所以,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是為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下面,筆者從自身體會來談論一下新課標下中職語文學習方法。
一、多讀書,讀好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學好語文,僅憑讀幾冊語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廣泛閱讀,從書中獲取精神食糧,受到美的熏陶。蘇軾的“熟讀深思子自知”,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無不說明了多讀書能使人受益無窮。廣泛閱讀并不是要我們見書就讀,是書就看,而是要做到“多讀書,讀好書”。讀好的作品如同和三五知己在一起品茗談心。在參差不齊的各類作品和網(wǎng)絡小說泛濫的現(xiàn)實社會中,學生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去閱讀,否則會導致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后果。時間浪費了,知識沒有學到,嚴重的會走向迷途,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勤動手,記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好的文章,優(yōu)美的詞句,細膩的人物、景物描寫,趕快用筆記下來。“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感性認識足了,就肯定會帶來理性的飛躍,繼而輕松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也為以后自己走向社會帶來很大的便利。
三、勤動口,多背誦
對于自己通過閱讀記錄下來的筆記,要熟讀于心,轉化成自己的語言,才能在寫作過程中加以運用。朗讀背誦是我國傳統(tǒng)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背誦要下苦工夫。可以分層背誦,可以化整為零背誦,可以先抓主要部分背誦,然后連貫地背誦。“溫故而知新”,要反復循環(huán)加強記憶,加深印象,這樣就可以做到終身不忘。
四、勤積累,重寫作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課堂專心聽講,課后閱讀報刊;茶余飯后看電視,上互聯(lián)網(wǎng);閑暇時和別人交談都可以感受生活,都能為寫作積累素材。許多學生沒有養(yǎng)成課外勤讀書、勤背誦、勤寫作的習慣,影響了讀寫能力的提高。優(yōu)美的詩歌、短小精粹的語句、名家名作都是能使學生終身受用的。只有儲備了豐富的知識,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才能在寫作中獨樹一幟。
五、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
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中,語文學習主要表現(xiàn)為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語文教材內容的學習。對課本中的知識,每位教師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老師的理解融入了他們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是成年人的理解;教學參考資料上的內容是某位專家個人的見解,是一家之言。同學們可以有也應該有自己的理解,這理解之中融入了你們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是未成年人的理解。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他們敢于突破陳規(guī),他們自己的理解會新鮮。課堂上同學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老師們大都很高興,因為他希望與我們進行思想的交流、心靈的溝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既可以激活同學們的思維,還可以鍛煉學生們的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同學們應該多思考,多提問,多研討,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使課堂活動豐富多樣,精彩紛呈。
六、面向現(xiàn)實,注重語言表達和實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
在新課標下語文學習更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出敢說會說的學生。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思維較活躍,“愛說話”是中職教師的普遍反映。在平時課堂學習過程中,質疑、問難、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課外積極參加語感訓練的活動,比如:即興演講、口頭作文、辯論會、討論會等。同時還要面向現(xiàn)實,做到學以致用。我從幾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學生中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學了十幾年的語文,卻說不好自己想要表達的問題,口語交際能力差;最常用的請假條、申請書、會議紀要等比較實用的東西,連基本的格式也不知道,更不要說去寫。因此,在日常學習中應注意知識和實際應用的接軌。
總之,新課標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全新的評價走進人們的視線,它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用全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去應對,同時更要求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突破以往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用全新的眼光和適合自己發(fā)展的方式去學習語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一個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
(信陽工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