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擔任一年級班主任,已經有快近一年的時間了。在班主任工作中,才真正對教師的權利、義務以及新型師生關系等有了深刻的理解與認識,特別是在對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我的體會更深。正如《大連市中小學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行為守則》中所提出的“允許學生暫時落后”一樣,實際上沒有永遠落后的學生,只是我們用落后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不能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不愿更好地挖掘他們的潛力而已,以致造成很多人才資源的浪費或埋沒。所以,我們只要細心觀察、發現、找到最小的閃光點加以放大,讓其發光,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
我班L同學在入學時,認字能力極差,連《中學生守則》中最簡單的一條也讀不通順,更別提閱讀甚至寫作能力。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與本班語文老師聯手,挖根源,找故障,做他的思想工作,痛述能否學好語文的利害關系。起初,他還是破罐子破摔,認為自己不是能學好語文的料,也提不起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甚至有抵制情緒,想放任自流。一時間我們也慌了手腳,不知從何下手才能對他進行轉化。若不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可能真的會永遠“落后”下去了。
那是一次下課,我發現他喜歡收集干脆面里的“三國英雄”卡。這種卡片后面有相關人物的介紹文字。本是一樣了解歷史的好教材,但有些學生迷于收集,浪費精力,耽誤學習,害處也不小。L也不例外,非常喜歡收集,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我靈機一動,問他能否把這些人物的事跡講給我聽,并對他解釋說我沒看過《三國演義》。他信以為真,洋洋得意地為我講述了幾個常見人物的歷史。當我隨手抽出“諸葛瑾”這一人物讓他解釋時,他不好意思地告訴我,這張卡片里有很多字他不認識,講不出來。語文老師也因勢利導,對他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即攻克認字難關。從此,他每天上課雖不能做到像成績好的學生一樣百分之百認真聽課,但在原來語文底子一片空白的基礎上,逐漸遵守紀律,也開始背古詩、查字典,盡力完成好作業。甚至幾次在語文隨堂小測中勇奪小紅花,勁頭不比好學生差,而且每天能寫一篇一百字左右的日記,多次受到老師表揚。這次語文期中考試,他還考了82分的好成績,告別了不及格的歷史。不但在班級做了一次“進步最快學生”的經驗報告,還在歷史課本劇中出色扮演了“周瑜”這一角色呢。高興之情,溢于言表。
在不斷、反復的對后進學生的教育中,我體會到,對這些學生的微小進步,班主任要充分肯定,多加鼓勵,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能學有所獲。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能夠因材施教,不過高要求學生,不以僵死的標準要求所有學生,找到每個學生的一點點閃光之處,就會以點帶面,觸其思想,感其心靈,為后進生樹信心,增動力,把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做好。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也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讓我們都更好地學習、體會,更好地教育、實踐,為教育事業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吧。
(瓦房店市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