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存在著美,閃爍著美的光芒。但傳統的教學卻忽略了美的發展與培養,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是枯燥的定義、性質、公式、定理的堆積,而看不到字里行間的奇異的美。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敞開心扉,從不同角度去欣賞數學美,挖掘數學中存在的美。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他們的科學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一、數學語言的美
數學概念中的定義、定理、公理、性質、法則的敘述都是用嚴謹、簡潔、精煉的語言表達的。數學語言按敘述可分為文字語言、符號語言;按用途可分為描述性語言、推理語言和作圖語言,而這些語言又是相互滲透的。正確理解這些語言,是進行計算、推理、論證的有力工具。這正是數學語言潛在的美。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能夠理解、欣賞、模仿、應用這些美的語言,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如:“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中的“只有”。“有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中的“有”是存在的意思。這簡單的幾個字,就充分地體現了數學的正確美。
二、數學理論美
數學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的每一步推導都必須有理有據,不能想當然,更不能直觀感覺得出結論。每一個數學的新名詞總是先下定義,這時需要用到已經下過定義的名詞,同時這個下過定義的名詞,又可以用來對其他新名詞下定義。每一個數學命題的證明,總是要用到證明過的定理,同時,這個被證明的新命題又可以證明其他命題,等等,這樣數學就形成了一個彼此緊密聯系的邏輯鎖鏈。這正是數學的嚴謹、結構、整體美的表現。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強調數學理論之美,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記憶,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欲望。
三、數形結合的美
客觀事物的形狀特征和數量關系,是數學上研究最多的數學對象。用數學抽象性質來說明圖形特征,同時又用直觀的圖形性質來說明數量關系,這是數學表現形式與抽象思維美。數形結合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方法,分析其代數含義又分析其幾何含義,力圖在代數上、幾何上或代數與幾何結合上找出解題思路,可使抽象問題具體形象化。這是一個極富特色的想象美。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數形結合,不但可以使學生學好數學,找到解題方法,而且還可以加深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培養學生協調、統一美。如:“數軸上點與實數一一對應,平面內的點與有序實數一一對應”,滲透了對應美。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系,從圖形上觀察它們,有著巧妙、本質的美。
總之,數學是一座美麗的宮殿。教師要不斷研究、挖掘數學中美的因素,以數學中的美影響、教育學生,使他們具有嚴謹、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表里如一、一絲不茍的精神,為追求人類的真理而奮斗。
(唐山市豐南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