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就所在的農村小學學生課外閱讀量調查后發現,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量少、閱讀能力低下、課外閱讀資源貧乏,并就此分析探究,提出了提高課外閱讀量的對策。
關鍵詞:課外閱讀;現狀;對策
課外閱讀作為學生主體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的一種教學手段,是實現教育教學從教到不教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學生自我教育和終生學習的良好途徑。然而在農村小學,由于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普遍偏少,致使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偏低,這些都嚴重地制約了學生學習、掌握、使用文字能力的發展。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
筆者曾就所在的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情況做過調查,通過調查發現,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
(1)學生課外閱讀量少;(2)學生閱讀能力低下。通過訪談發現,絕大多數學生讀課外書只看情節,走馬觀花;(3)學生課外閱讀資源貧乏。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1)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籍來源匱乏。首先是學校藏書數量少,內容陳舊,小學生喜聞樂見的、高質量的、緊跟時代的課外書籍十分缺乏。學校的圖書室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雖說有一些書,但大部分已是古董了,根本吸引不了學生,同時,由于種種原因,學校的圖書室還是一片未曾開墾的處女地。其次是家中沒有藏書,或者沒有合適的書。
(2)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各級學校教師不能給學生提供閱讀的條件和機會,一味地應付抽考、會考,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語文和數學兩科的課業學習上,課外作業擠占了學生的課余時間,就連節假日也要對付大量的家庭作業,學生想讀書哪里有時間和精力?同時,許多家長也認為讀課外書籍影響學習,因此,不讓學生看課外書,一旦發現,輕則沒收,重則毀掉,學生在家里想看課外書也不敢看。
(3)社會、家庭環境的文化氛圍淡薄,學生沒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農村學生家長生活壓力大,生活大多艱辛,閑余時間較少,沒有時間也不習慣讀書看報,一有空閑,多數人看電視、休息,少數人甚至打牌下棋影響孩子的學習。孩子耳濡目染的不是學習讀書,而是無所事事,自然而然地上行下效,有其家長必有其子女,學生的課外閱讀就無從談起。
二、提高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對策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況且學生對閱讀懷有濃厚的興趣本身就是成功實現課外閱讀的一個重要前提。
1. 榜樣激勵
教師可以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等成功之士,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如革命導師列寧的一生就是讀書的一生,在他被捕入獄的三個月中,天天在監獄圖書館看書;陳毅將軍看書入神時,竟把墨水當醬吃,是書癡的一個典型代表。古往今來,頭懸梁、錐刺股等讀書成才的人物故事俯拾皆是。讓學生了解這些人物故事,對學生自覺自愿讀書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勵作用。
2. 故事誘導激趣
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師可利用班隊課、思想品德課給學生講一些有趣的故事。一聽到老師要講故事,學生都會個個精神抖擻,雙耳直豎,故事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孩子們漸漸被感染、被陶醉,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緊急時刻,教師戛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訴孩子:故事情節錯綜復雜,要知更精彩情節,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這樣讓學生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以主動去閱讀。
3. 收獲激情
為了使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興趣高漲,老師可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利用早班會賞讀、交流所摘錄的好詞妙句;舉行班級賽詩會;評選“故事大王”;開展“小導游”活動;等等。讓學生談天說地、談古論今,使學生逐漸把讀書作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二)挖掘書源,讓學生有書讀
學校、家庭、社會都要積極為學生創設閱讀條件,才能保證孩子們有書讀。
1. 家長要配合
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對豐富學生知識、啟發智力、陶冶情操、增強對自然科學的興趣的重要意義。要求家長多帶孩子到書店、圖書館,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在選擇具體讀物時,要選擇思想內容健康,符合兒童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的讀物。另外,讀物的類型要多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讀些通俗的科普讀物。
2. 學校要支持
農村小學校力所能及地建起相應的圖書室、閱覽室,對于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圖書室要定期開放,圖書要定期更新。有了圖書就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讓學生感受到書是獲得知識和信息的好幫手。
3. 組織圖書角
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
(三)加強引導,使學生善讀書
1.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十分重要。在此過程中要讓學生努力做到:一是要定書,要閱讀的書只要選定就一定要讀完,千萬不可半途而廢;二是要定時,針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選擇讀書的時間,不能想讀就讀,不想讀就不讀;三是要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制訂一個讀書計劃。
2. 教給學生恰當的閱讀方法
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使他們懂得讀書是一種腦力勞動,而不是消遣。現在四年級語文的第三單元就有一個專門的訓練,就是要學生在讀書時做記號。本人認為正確的閱讀方法主要是要求學生閱讀時可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利用工具查閱弄懂了再讀,避免不求甚解。讀書時要畫出文章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和精彩片斷,爭取做到熟讀成誦,把它變為重要的語文儲備資源。人手一本讀書筆記,這是積累材料的重要途徑。掌握了這些閱讀方法,學生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
(四)鼓勵先進,堅持閱讀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
1. 讀書筆記展評
為了養成學生踏實認真的讀書習慣,鞏固課外閱讀效果,我要求學生一讀書,就要動筆墨(即前面所題的摘錄批注法),可以在書上圈、點、評、畫,也可以寫讀書筆記,這里我們較重視的是寫讀書筆記。
2. 在班級定期開展故事會等課本劇表演
讓學生自選課外書的一個故事,課后自行排練,課堂上舉行表演故事比賽,看誰表現好,由同學鑒評,對表演好的同學給予肯定和鼓勵。通過這樣的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領悟、思維能力和形象表達能力。
3. 開展閱讀競賽活動
限定篇目,設計題目,開展多層次的閱讀競賽,搞征文比賽或辦手抄報,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這對開展課外協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促進學生的思想進步,活躍學生的學習生活大有好處。
總之,課外閱讀關鍵在于堅持,教師及家長要經常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只要持之以恒地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教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書就能逐漸成為自覺行為,學生也將在課外閱讀中享受到多彩的生活。
(通渭縣李家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