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我們以往的課堂教學不難發現,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往往都是教者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好若干問題向學生發問,而不是想辦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這樣長此以往,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淡薄了,課堂上也就難以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創新,自由發展的空間也就逐漸地縮小。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個方面,而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主要渠道。針對學生缺乏問題意識的現狀,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為學生多創設問題的情境
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來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針對小學生求知欲望強、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在新課導入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問題情境,能夠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創設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想問與樂問。
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我出示了這樣兩道有答案的判斷題:(1)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8塊,每塊占這塊蛋糕的。(√)(2)把一個正方形分成4份,每份占這個正方形的。(×)“你能說一說這兩道題哪里不同嗎?”“通過這兩道題,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去探究、去發現,知道第1題是平均分,而第2題沒有平均分,然后學生會根據這個特點總結發現,只有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用分數來表示。
三、讓學生樹立信心,使學生敢問
孩子對眼前發生的事都要問“為什么”。其實這種好問的精神正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但是天真可愛的孩子跨入校門,隨著年齡的增長,“問題”越來越少了。其原因在于我們教師,以及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課堂上教師必須創設一種互相尊重、理解、和諧的學習氣氛,把微笑帶進課堂,用真誠的微笑,和藹的教態與學生交流。教學中要及時表揚、鼓勵學生的發問,即使學生提出一些很簡單的問題,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問題,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尤其是對于學困生的問題。
例如,當我在黑板上板書一道數位沒有對齊的豎式計算題讓學生說一說它錯在哪里時,班上成績較差的學生站起來說:“老師的豎式橫線沒有用尺作。”雖說我出這道題的用意并非如此,但是我還是表揚了他,他敢于把老師的錯誤提出來。從那以后,這名同學的自信心增強了,舉手的次數多了,問題多了,成績也提高了。
學生之所以不敢提問,是因為沒有把教師和同學當成與他共同探討新知的伙伴。而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否得以表露,取決于是否有適宜的學習氛圍,有的學生基礎差,膽子小,要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確實不容易。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視他,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偏差時,教師要先肯定學生敢提出問題的勇氣,而后再啟發、誘導學生提出問題。
(虎林市第一小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