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的學習,有效教學不僅僅取決于教師建立能夠實現預期教育成果的學習經驗的能力,而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能用心進行組織教學的話,學生很容易就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學生就可以跟著教學的內容進行學習。對教學內容讓孩子先觀察,再描繪,再創作,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把握重難點,簡單部分要放手,喜歡的事才能做好,才能有創新。例如,要教低年級學生畫人物時,就要引導學生觀察、認識人物的基本動態,以及總結動態的表現方法。學生有了這些技法作為基礎,才能畫出人物的各種姿態,才能生動地去表現人的生活情景。這樣才能使他們用所學的技法表現他們對想要表現的事物。
二、教學方法要多樣性
每課的教學都不要千篇一律,那樣學生會產生聽課疲勞。所以要求老師用心組織學生進行多樣的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可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可分組讓學生進行比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三、教師引導的有效性
教師不能為傳授技法而教技法,在傳授技法的同時要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對于一個主題,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表現,把簡單的技法變成豐富的思維創造工具,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創造。例如,在引導學生觀察的基礎上,學生畫出一只正面的小兔子,教師就可以鼓勵啟發學生側面的小兔子怎么畫;胖兔子怎么畫;瘦兔子怎么畫;小兔子的一家怎么畫;小兔子的村莊怎么畫;等等,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只限制在一個事物上。
四、學生作業評價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學評價改變了以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教師不重學生的教育觀念。美術課堂評價經常會出現只有個別學生作品得以展示和評價,評價還存在教師一言堂的情況,展示、評價的全體性、全面性不夠,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全面發展。因此,有效的評價觀也是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也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兒童繪畫創作的是反映兒童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從某種程度上講,只有兒童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兒童更易從細小的事物中挖掘題材,表現生活。要正確評價一幅兒童畫,就要了解兒童,要以他們的方式和角度去觀察兒童的生活活動,放手讓兒童自己來說說自己的畫,“畫了些什么”“你是怎樣想的”“你覺得畫得怎樣呢”。
五、加強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東西——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的表現能力。學生與學生之間更了解彼此的興趣、愛好,更容易溝通情感,更能讀懂其美術作品的內涵。因此,在兒童繪畫評價中我們可以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其他學生共同評價,讓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的解決。讓學生相互評價,用學生的眼光欣賞學生的作品,是美術老師不可替代的。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目標之一。
(遷西縣羅屯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