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師如何運用全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如何在生物實驗教學活動和研究性活動中來展開探究性教學作一介紹。
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學習掌握實驗研究的基本方法:確定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預測、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分析總結實驗數據。例如,在講“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時,在學習了普利斯特利和薩克斯的實驗基礎上,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去驗證“光合作用需要光”,以及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驗證“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了讓學生掌握溶液培養法來研究植物的必需礦質元素,首先設計實驗小組:(1)完全營養液培養某種植物(三個實驗小組均使用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同種植物)。(2)缺N元素的營養液培養同種植物。(3)缺P元素的營養液培養同種植物。然后教師與學生一起準備實驗材料,配制營養液,選取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同種植物。讓學生理解到實驗材料的準備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讓學生自己管理及觀察實驗,實驗后學生自己總結實驗結果,并思考為什么要設計實驗小組。經過此實驗,讓學生懂得如何運用實驗方法去研究問題,并了解到科學地設計實驗的重要性,并從中理解什么叫無土栽培。通過這種實驗教學,使學生懂得實驗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探究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應具有的科研態度。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研究性活動課題的選擇,可源于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或生命科學的各種技術,或與生物科學有關的實驗問題。選擇課題后,進行調查研究或進行實驗研究。如學習完“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組織學生進行“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發育的影響”實驗,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自己設計實驗研究方案,并預測實驗結果。提醒學生定期觀察小蝌蚪外形變化,四肢等各種變態發育所需要的時間。實驗完后,做出實驗報告。學生對一些生物學上的先進技術都十分感興趣,例如克隆技術。這樣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查閱資料去理解克隆技術。指導學生分組研究收集資料:(1)克隆技術是一項怎樣的技術。(2)克隆技術已應用于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功例子。(3)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社會上如何看待克隆技術。通過專題性實踐學習,豐富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知識面,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學應力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ㄣ~仁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