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學生成為既有吃苦耐勞精神,又有過硬技能的社會主義勞動者。通過多年的機修鉗工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做了一些嘗試,在此與同行交流。
要從根本上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徹底打破應試教育階段“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教學模式要“以激勵學習為特征,以學生發展為本”,要創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促使學生形成一個健康的學習心態,從而調動其學習的“內驅力”。為此,教學過程可按教學內容作如下幾個方面的設計。
一、實踐——觀察——總結
比如,我們在講機械基礎軸一章時,可先指導學生進行一次減速器的拆裝,認真觀察軸上各段(部位)的作用,在對軸有一個充分認識的過程后,轉入課堂教學進行總結,使轉軸的學習從特殊過渡到一般,便于學生理解。
二、提問——討論——講解
給學生設計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棘輪機構時,可以向學生提問:我們在騎自行車時,腳踩踏板向前行駛,而翻轉踏板時,自行車為什么不會倒車。由于自行車對同學們來說都十分熟悉,討論就會非常激烈。然后再講,同學們就很容易接受。
三、參觀——講解相結合
學生大多數從未進過工廠,對設備和零部件的結構不理解,為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參觀,增加直觀認識。例如,在講齒輪傳動一章時,可首先安排同學們參觀齒輪加工過程,讓學生認識不同的滾刀,對齒輪輪廓形狀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有利于理解概念。
四、將課堂搬進工房
做到理論與實踐在時空上密切結合,壓縮純理性,加強實踐性。例如,在講鉗工工藝學螺紋加工一章時,如在教室講解,教師最多將絲錐、板牙及鉸杠這類教具帶入教室進行展示,但工作姿態、操作要點難以清楚表達,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易激發。如在實習工房進行講解,可將重點內容融入示范操作之中,便于學生理解。
五、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該專業的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具有概念多、名詞多、原理多、內容抽象、實踐性強等特點,教師課堂灌輸勢必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能在缺乏教具和設備的情況下,進行多媒體動態演示,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學習鉸鏈四桿機構、凸輪機構、間歇機構時采用CAI課件,把曲柄搖桿機構的急回特性、死點、死點位置、凸輪機構的從動件運動規律,以及間歇運動機構的特點生動形象地進行演示,在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得以加強,展示圖文、聲像并茂的教學信息,以取得生動的教學藝術效果。
總之,學校的教學要充分考慮學校、學生和專業的特點,在用足用盡教育教學資源的同時,真正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真正將學生主體參與融入教育教學的行為之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活潑,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焦作冶金建材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