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竇文濤
特約嘉賓:李大齊孟廣美
時尚是現如今人們最常提到的詞匯之一,走在街頭,女人身上的衣服與鞋包各式各樣,可謂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到底什么是時尚?每一年的時尚到底是誰說了算?潛藏在時尚背后的,到底是藝術前沿還是商業陰謀……
什么是時尚?
時尚,如果用最教科書的定義,那就是在一定“時間”里或長期的“時間”里“崇尚”某些事物;也就是“為時尚早;長時崇尚”,包含這兩種意思。能夠使人倡導或示范的事物。“為時尚早”就是流行時尚。流行時尚就是在特定時段內率先由少數人實驗、而后來為社會大眾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樣式。在這個極簡化的意義上,流行時尚就是指短時間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
然而上述生活中的時尚不過是狹義的,更為廣義的時尚則是人們印象中的一種引領風潮的美,足可令八歲到八十歲的女人都為之迷醉,為之瘋狂。如果你評價一個女生不夠時尚,那么這無疑對她是一種貶低。
時尚的標準
時尚每一年在變,去年流行碎花,今年流行軍裝,到了明年或許又開始復古。然而時尚的標準到底是什么?
時尚與流行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每一年流行的東西不一樣,但不一定每一年都會讓人感覺時尚。總的來說時尚是個包羅萬象的概念,它的觸角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一直為些爭論不休。不過一般來說,時尚帶給人的是一種愉悅的心情和優雅、純粹、品味與不凡感受,賦予人們不同的氣質和神韻,能體現不凡的生活品位,精致、展露個性。同時我們也意識到,人類對時尚的追求,促進了人類生活更加美好,無論是精神的或是物質的。
每個人心中,有自己的時尚。戰爭年代的時尚是軍人與武器,和平年代的時尚是體育與女性。2005年中國的時尚是超級女聲,2006年世界的時尚是世界杯,2008年中國的時尚是奧運會。
時尚又是循環更替的。每個人追逐“細節點綴”的時尚依然風行,流行趨勢不斷更替,琳瑯滿目的時尚飾品也總讓人耳目一新。
法國人的時尚
如果說到時尚,不可不提時尚之國法國。太多在幾百年前就問世了的法國高級品牌強化其時尚王國的感覺。卡地亞、香奈兒、路易·威登和無數街頭咖啡館們把法國塑造成全世界最懂得生活藝術的國家。
走在巴黎街頭,滿腦子對于時尚的疑惑都會一掃而光,腦海中只會有一種聲音——“對,沒錯,這就是時尚!”。這個世界時尚之都,每年都要舉辦無數場大大小小的時裝秀,讓全世界的潮人趨之若鶩。巴黎街頭的女生,每一個穿著都極有個性,在她們身上或許并不是當年最新款的衣物,但卻看得出每一個人的特質與美。
法國時尚學院(IFM)和巴黎HEC商學院認為:懂得穿著的內涵是時尚最重要的,時裝是一種態度,和諧的組合、色彩的搭配、產品的多樣性反映了內在的品位與修養。除了法國時裝之外,音樂、戲劇、電影都是巴黎文化的代表,濃厚的文化氛圍是巴黎最突出的特點。法國文化獨特的開放性多元性造就了法國設計師的開放性,時尚也更加開放。法國品牌最看重的是高品質,色彩的設計、精致的面料與細膩的做工。
AGLNnX0/sWFy8SUdp7NllELA0gGPRkMSWs7zpq8vEy4=在法國市場,質、價比是消費者最看重的,裁剪合身也是十分重要的。服裝生產與加工工業在巴黎已經不存在了,在濃厚的文化背景下,創意與創造更新的產品是法國設計師追求的重點。
Fashion的歷史
在中世紀,時尚往往是和貴族聯系起來的,尊貴的身份注定造就了前沿的享受,是他們主導時尚這個行業的未來。
經常有一些時尚的貴族,他們的服裝是當時貴族的夢想,他們總能穿著華麗而不失品味的服裝,就像通常時裝是一種性的表達,難怪很多時裝界的翹楚,其風流韻事似乎也值得大書特書。這就是最初的時尚。
最早的時裝往往是訂做的,所以衣服非常繁復,華麗得無以復加,但是后來慢慢地時尚需要向更多的階層開放。所以成衣出現了,成衣就是機器生產的衣服,為了降低生產的難度,成衣時代的衣服,往往都比較簡潔,少了以前的華麗,但是增添了一絲簡潔和精干。
說到這里,其實大家也知道了,時尚是和歷史分不開的,歷史上發生了什么事往往直接影響到時尚。我們可以將很多重大事件聯系到時裝中的變化,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人們開始擯棄原來的S曲線,那種前凸后翹的造型,接受一種中性、利落的女性造型。
近代時裝的發展往往和時裝模特、電影明星有不可分割的聯系。近百年來出現了很多模特,包括坎貝爾,辛迪·克勞馥,他們對時裝越來越重要。后來攝影師也成就一個必不可少的職業,他們往往可以使服裝拍出來更漂亮。而電視電影這樣一個新媒體,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影響大眾對時裝的口味,
時尚是商業陰謀?
不久之前微博瘋傳一款奢侈品牌愛馬仕的2011秋冬系列男裝毛衣,此款藍色的手工粗棒針織毛衣,用的是20年前最流行的“麻花針法”,而且還是高領設計。這一下引起軒然大波,不少人瘋傳,這恐怕是愛馬仕向對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在致敬。這一款毛衣,恐怕20年前所有的母親都曾純手工私家定制過。也有網友調侃到,可以把媽媽們的資料發到愛馬仕公司,問問他們還缺不缺設計師。
其實早在今年一月份愛馬仕的2011秋冬男裝秀上面,這款毛衣便已經面世。穿在模特身上的姜黃色與天藍色的毛衣都讓人眼前一亮。而從今年初開始,粗棒毛衣就已經受到時尚界的關注,這種毛衣既沒有呢子大衣的局促感,也沒有皮衣的難以打理。可以說越來越受到時尚界的青睞。當然愛馬仕也并不是一成不變地搬用以前的織法,在細節上還是有著自己獨到的心意,整體感覺是去除了當年毛衣的臃腫感,多了一份優雅。
然而這一切卻讓許多人大呼時尚太“坑爹”。到底時尚是誰說了算?鏘鏘三人行嘉賓李大齊說道,西方一直有預測公司,這類公司會提供所有他們預測下一季可能會出現的面料、顏色、方向。怎么去規劃這個呢?其實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討論上一季的銷售數字,然后跟之前的銷售數字。
時尚的商業化氣息已經越來越濃,漸漸的越來越多人都懷疑這一切不過是服裝大牌的商業陰謀。通過宣傳與營銷,把每一年的時尚潮流都改變一下,為的是獲得更大的商業利潤。當然也有時尚界人士呼吁時尚與商業無關,時尚只是品味的變革與升華。這一切仍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鏘鏘視角
竇文濤:我與時尚從來就沒有關系
雜志采訪問我時尚是什么?我曾經有一個答案,我說這個時尚本來應該是跟別人不一樣。不過實際上它又好像意味著跟別人一樣。比如說今年時尚什么,穿什么,但是我以前的答案,現在被我的實際經驗推翻了,我現在很挫折。我平常穿衣服亂七八糟的,但是作為一個主持人要上臺,總得買兩身西裝之類,我白花錢,我跟不上。比如買了肥褲子,買了西裝,后來主持完一個活動,正好也有時裝設計師參加。完了之后人家就跟我講當然你這個穿的是很好看,但是你本來就不高,你穿那個褲子那么肥顯得腿更短,而且又說今年不流行肥腳褲了,都是瘦腿褲,你得去買瘦腿褲,要不然走在臺上人家大家覺得就說你太out了。所以我又去買討厭死了。
李大齊:消費者的行為誤導時尚原始精神
我非常非常不認同所有的東西是以一個流行的角度、時尚的角度去理解這些事情。其實現在這個社會上的一些行為,只是缺乏安全感的尋找認同。所以大家都變成一個模子出來的樣子。因為我們都是同一族的,所以我們可以最快的時間省去了很多隔閡,很多需要去了解彼此的,我們穿的一樣,我們喜歡的一樣,我們馬上就可以做朋友了。其實人應該是富于選擇性的,而我們現在卻放棄了我們的選擇權。
孟廣美:不要被衣服穿了
其實這就是人穿衣服,還是人被衣服穿的區別,喬布斯不是永遠都是一件黑色圓領的長袖衣服?他每次一出現的時候,大家就開始研究這是什么品牌的,他袖子上面有什么變化,領子上面可能有一個什么東西翻出來,這個又怎么怎么著。其實你看到他,永遠是一個樣子,但是像這種人,我就覺得他非常成功,因為他真的是不會被什么所謂的該怎么樣,褲子要肥一點、窄一點,怎么樣才叫時尚去傷腦筋。
時尚是一種集體無意識
集體無意識這個概念最開始是由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創造的分析心理學用語。它的意思大概就是指由遺傳保留的無數同類型經驗在心理最深層積淀的人類普遍性精神。時尚是一種本能追求,是對于美的本能追求。即使是動物,也會喜歡更漂亮的羽毛。人類的審美即使再怎么隨著時代變化,那也是審美而不是審丑。其實很難說這樣是對還是錯,從積極的方面來說,為了取得異性歡心而追求的美無疑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集體無意識”作為一種典型的群體心理現象無處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為,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會集體無意識下所形成的犧牲品。我們經常嘲笑祥林嫂,卻從來不轉身看看自己
。
時尚是一把雙刃劍,在推動人類進步的同時,也讓一大群人無意識地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如果美麗是客觀存在的,那么就不應該由誰說了算。然而如果美麗這東西每年都在變,這就不由得讓人感到一絲陰謀的意味。每一年女人們動輒成千上萬的“換季”費用,每每令人咋舌。然而幾乎所有女人都會一致說,這就是美,我們自己有評判的標準,請相信我們的審美眼光。這仿佛是一個無可辨駁的觀點,服飾與美容似乎每年不一樣,但每年都讓人覺得好看。但不知諸位可否想過,你所覺得的好看,是否真的是你自己覺得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中國男人們極其推崇裹小腳,蘇東坡都作詞說“涂香莫惜蓮承步”。可見古代人對小腳之美有多喜歡,那時候是真覺得美,他們也會說請相信他們自己的審美眼光。然而現在看來,那些小腳卻讓人不寒而栗。李大齊說時尚不等于流行,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時尚是走在前端的審美,流行卻只是廣而告之的約定。
近年來屢屢有中國人在國外瘋狂掃購大牌商品的新聞,在感嘆中國人真有錢之余,也替那些為外物而遺忘了自己的人感到悲哀。時尚如果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美,本身有怎樣的特質,就該懂得挖掘自己的美,這才叫時尚。而被廣告大片沖昏了頭腦,拼命把從別的地方“買”過來“美”拿來裝點自己的行為,未免讓人感到太過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