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義 博采眾思
http://weibo.com/newfortune
《新財富》雜志官方微博集粹
人氣微博
【我們痛恨的是“不公平”,
還是“自己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
我們恨貪官,又拚命報考公務員;我們罵壟斷,又削尖腦袋往高薪壟斷企業鉆;我們痛恨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忙找關系。總之,我們憤怒,不是因為覺得不公平,而是覺得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們不是想消滅這種不公平,而是想讓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這種骨子里的自私,才是真正應該反思的。
7月28日 00:22來自新浪微博|轉發(4799)| 評論(978)
【若美國像中國這樣征稅 其信用評級不會下調】
美國聯邦政府稅收今年大約是2.2萬億美元,差不多是GDP的14.5%。今年中國的財政稅收要超10萬億人民幣,大約是GDP的25%,這還不包括國企利潤和土地收入。換句話說,如果美國政府也像中國這樣征稅權不受制約的話,美國政府當然不會出現信用評級的下調。
8月21日 04:16來自新浪微博|轉發(1505) |評論(369)
【李嘉誠總結的成功人士五個一】
1、跟定一位智慧領導,解決路線問題; 2、培養一批能干下屬,解決業績問題; 3、選擇一群領先合作伙伴,解決持續發展問題; 4、教育一個懂事家屬,確保后方不出問題; 5、制定一個目標,解決思想定位問題。
8月16日 06:22來自iPad客戶端|轉發(943)| 評論(165)
粉絲熱議
黃金的“黃金時期”還能持續多久
黃金在通脹橫行的今夏,無疑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起起落落卻未改上行的步伐。然而,很多投資者都起了疑問:價格越來越高的黃金還值得投資嗎?黃金上漲的步伐何時停得下來?就在國際金價創出1900美元新高的第二天,新財富梳理并發布 【黃金已到做空時】 的微博,意在拋磚引玉,引起了粉絲的廣泛討論。
銳銳不一本正經
現在未必是做空黃金的好時候,畢竟歐美經濟沒有出現轉好的跡象。
誰能幫我想個好昵稱
黃金不適合普通散戶投資。那些投資實物黃金的投資者,在以后變現時候他們才會發現自己買回家的金砣砣換不成鈔票(除非以一個很低的價格)。
銀行:想說愛你不容易
????從2011年中報來看,銀行業績依舊燦爛,但假若你買了銀行股卻能愁煞人,信貸緊縮下的廣大中小企業對于銀行總是不能“雪中送炭”更是耿耿于懷。8月23日,新財富微博【銀行股=白菜價】出爐,粉絲們就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陳兆華V
安富達基金
現今的中國銀行市場在中國金融市場里具有相對壟斷性,通過擴充各種渠道收集富人資源,要挾其他非銀機構,賺取非公平利潤,另一招利用國家政策調控實施資本金擴張,而真正需要資金的企業想要貸款非常困難,這些看起來合理的現象其實隱藏很多擔憂,大部分轉型企業需要時間,投資機構需要合理推動要素。
路邊有樹
最根本一點,銀行每年30%的業績增長是通過融資來推動的,它們本身毫無創造價值的能力。
realemperor
銀行股估值低的根本因素在于對未來2、3年經濟結構調整的預期不明朗,加之目前銀行業的壞賬到底多嚴重,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有多大,都沒有一個確定的認識。
快博快語
于增彪V
“絕對的市場機制也是災難,而在市場機制中加進的非市場機制是什么內容、比重有多大?”
清華大學教授、博導于增彪評論陳志武博文:“我們這些人盡量推動市場的理念,讓更多老百姓明白——對大多數沒有權沒有勢的人來說,真正能讓他們得到公平機會的,恰恰是公平而充分的市場機制,而不是政府管制市場配置的制度框架。”
微笑的閆紅蕾V
“安全感來自于內心的強大和頭腦的敏睿”
民生證券策略分析師閆紅蕾評論下述博文:“李嘉誠:年輕人不要試圖追求安全感,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周遭的環境從來都不會有絕對的安全感,如果你覺得安全了,很有可能開始暗藏危機。真正的安全感,來自你對自己的信心,是你每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而真正的歸屬感,在于你的內心深處,對自己命運的把控,因為你最大的對手永遠都是自己!”
呂隨啟V
“其實我們手里幾乎沒牌可出了”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呂隨啟在評論《巴曙松:這次危機我們手里還有牌》一文時談到:“其實我們手里幾乎沒牌可出了:外貿順差創30個月新高,由巨額順差這個毒瘤導致的通脹壓力空前;提存與加息導致的熱錢流入不斷上升,基礎貨幣投入被迫加大;人民幣升值雖然是長期內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但是對于長期戰略失誤導致的癌變腫瘤,卻積重難返,短期內難以奏效。”
讀者反饋
《新財富》雜志2011年7月號封面文章
《大小非博弈利益最大化??套現貓膩》
財福熊:目前大非減持最慣用途徑是讓公募基金高位接盤,上市公司配合些利好,最后公募能獲利就獲利,獲不了利賠的也是老百姓的錢,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經理都沒事,照樣賺錢。大家還準備買基金嗎?說心里話,誰都不愿意說這些,不過這個市場該凈化了!
半山別野:cash is everything! 全流通后的A股,將會是產業資本的天下。
《新財富》雜志2011年7月號朱為眾專欄文章
《被綁架的美國醫療體系中國不能學》
KrisFish:美國醫療費用將近17%的GDP,中國剛剛過5%的GDP。從另一角度看,美國醫療真是暴利。中國是美國人口4倍多,名義GDP大概美國1/3...
張翔_BeijingV(國都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翔) :并不奇怪,國內的趨勢也是如此。注重治未病的中醫不受重視,而過度依賴藥物和手術的西醫由于來錢快,發展很快。
《新財富》雜志2011年7月號陶冬專欄文章
《經濟進入弱周期》
周明劍V(國盛證券研究所所長):未來經濟的走向不是我們覺得應該如何就如何,而是各種約束條件、政策脈絡和利益博弈決定的。決策層決不可能看著地方融資平臺成為一堆爛賬,最終還是投資主導經濟。
但斌V(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所謂的大國理論只是美好愿望,滯漲將會是經濟發展中很難逾越的困境!
喜小月:產業結構中資源、金融等要素部門利潤率偏高,擠壓生產部門的利潤空間,當技術進步、勞動力、土地、電力等投入品不再具備成本壓縮空間時,怎么辦?
編者提示:本欄目內容編自7月25日至8月25日新財富官方微博,所引言論并不代表本刊觀點。除本刊文字圖片及特別標注外,其他文字圖片并不保留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