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證綜指2825點開盤,4月份為年內最高點3067點,12月年內最低點2134點,按開盤點位算,全年總跌幅24%。在這一年中,上證綜指只出現四次像樣的反彈,除了1月到4月一波15%的反彈,其余三次都為8%左右的反彈。這樣的市場,可以說是極弱,可以操作的空間及時間都相當少,可供操作的股票和板塊同樣不多,多數板塊都隨大盤順流而下,但也有部分板塊出現了轟轟烈烈的行情,那么在漲跌的板塊背后,是什么樣的邏輯在推動呢?對這些特殊板塊進行分析,是否可以指導我們來年的投資操作呢?
最熊板塊——鋼鐵。到目前跌破1664點價位的股票中,出現了多只鋼鐵股,除了一季度隨大盤反彈外,鋼鐵板塊基本是一跌不回頭,再也沒有堅挺過。我們可以這樣來分析,從2011年鋼鐵行業的情況來看,鋼材價格自2010年下半年強勢上漲以來,進入2011年后開始展開高位震蕩,受國外經濟疲軟及國內通脹的影響,鋼鐵需求不足,價格受壓而不斷開始下行,而鐵礦石價格仍然高位震蕩,在雙重擠壓之下,鋼鐵企業的利潤達到了歷史最低點,虧損鋼企越來越多。這樣的行業發展背景,鋼企在股市上只能表現出股票價格迭創新低。行業基本面決定其在2011年不是投資標的,當然不能選擇。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包鋼股份2011年出現飆升行情時,沒有鋼鐵股跟風,說明沒有行業利好,個股的漲跌沒有板塊效應。
最牛板塊——文化傳媒。如果沒有文化傳媒,2011年注定是寂靜的一年,但是有了它的橫空出世,改變了市場冷漠的格局,為我們帶來一絲安慰。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了有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來,首次將“文化命題”作為中央全會的議題;也是繼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之后,中共決策層再一次集中探討文化課題,其戰略部署和政治意義備受關注。會議在精神導向、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個層面作出重要安排,部署“文化興國”戰略,將文化產業定性為先導型的國家支柱產業。正是這一催化劑,促使文化傳媒股自2011年10中旬開始,以板塊為集團軍開始了2011年最具沖擊力,最有持續力的行情。可以說,正是前所未有的國家高度、前所未有的經濟地位造就了最牛的文化傳媒板塊。
作為2012年板塊行情的首選,仍然首推文化傳媒。雖然經歷了2011年第三季度的熱炒,但是作為行業基本面已產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板塊,絕不是一次簡單的炒作就銷聲匿跡的。已升格為國家支柱產業的一份子,文化產業規模小,無論是實體還是資本體系中都占比很小,但這樣的起點,恰恰使得文化產業的無限潛力將得到催化,它的發展將進入飛速發展的爆炸時期。而任何一個產業的爆發初期,從股票投資的角度來講,正是長線投資的最佳時點。要想把握文化傳媒板塊的脈搏,已不能再簡單地一哄而上。分析企業的文化價值與社會效益、企業文化領域的經濟效益與創利能力、企業的文化創新能力,通過這三個企業的基本面分析,從A股市場找到真正的文化產業之星,那么文化產業板塊在2012年僅僅是一個開始。
此外,在2012年會有良好行情的除了傳統的大消費板塊外,符合經濟發展方向、具有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并得到國家支持的新興產業板塊將機會不斷。我比較看好的有:一、移動支付板塊。該板塊已由概念過渡至產業發展盈利的快速車道,2012年相關企業面臨占領市場的重大契機;二、物聯網概念板塊。2012年應關注與物聯網相關的網絡通信和產業支持相關的,已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和產值并具有國際領先地位的企業;三、新能源的鋰電板塊,不斷活躍,市場地位、規模、產值漸入佳境;四、節能環保板塊。由于政府強制節能的要求,我國的節能產業的市場規模將迅速擴大,相關優質企業將得到充分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