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深圳創投圈“務實”,其實也偶爾“務虛”,比如317創投沙龍就是完全沒有功利性的,創投人自己開的沙龍。
12月21日晚,2011年,317創投沙龍最后一次會議在濱河大道湖北大廈3樓舉行。創投行業和最近的天氣一樣,略微寒冷,多數機構認為日子并不好過,但這并不影響圈內人士參與沙龍的心情,創投、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投行、上市公司與未上市公司的董秘們、還有牛津未畢業來了解中國創投行情的年輕的MBA等等,大家爭搶發言,現場氣氛熱鬧異常。
為什么是“317”?要先從一年半之前講起,2010年3月17日開始,317創投沙龍啟動,這是由創投人士鄭海濱、余榮根、王勇等人共同發起的不具有任何功利性質的創投沙龍活動。
從2010年3月17日開始,每月選擇在第三周舉行。按照沙龍召集人的設想,活動部承載任何特定使命,無關乎任何機構、組織、團體背景;也無關乎參與者社會地位、財富實力,所有參與者包括主持者、演講者、贊助者等均以個人身份而不以機構身份出現。
活動的目的是為創投行業的主體——投資經理,創造“互訴衷腸”的場合,如果非要說功利,“混個臉熟、現場交流、娛樂身心、放松自我”是其全部的功利所在。所以,可以說,這是一個完全開給創投人自己的沙龍,雖然不乏有很多和創投有關的朋友,但中心與主體永遠是創投人士。
比如21日晚的沙龍,一個主題就是預報明年創投的“天氣”,按照松禾資本王勇博士的說法,比較合適的做法是“多看少動,觀望為主”。而事實上,為市場把脈也正是317創投沙龍重要主題之一。
2011年4月初,鄭海濱對317創投沙龍做了一次周年巡禮:在過去一年,317創投沙龍每月舉辦一次,共成功舉辦了12次,共有152人參加了活動,共376人次。他們來自46家創投機構、11家券商、會計師和律師機構、17家企業和4家媒體機構,其中還有北京、沈陽、上海、珠海、廣州等外地機構和個人參與了活動。
“我們的317創投沙龍每月一次的活動到這個月已經整整一周年,一年時間雖然不長,但我們終于堅持下來了,而且還要繼續前進”。鄭海濱博士寫下這樣的文字。
先看看這一年,317創投沙龍的大致活動:從2010年3月17日在中心區雨花西餐廳聚會討論“317創投沙龍雨花公約”開始,4月份,依然在雨花西餐廳舉行,主題是IDG姚海波先生關于《光伏產業研究概覽》;5月份,中信紅樹灣會所舉行,先舉行游泳活動,然后由松禾資本王勇博士介紹《新能源產業投資心得》;6月份,筆架山公園釣魚中心茶館舉行,首先是爬筆架山,然后由中聯地產講述《深圳市房地產發展趨勢》;7月份活動在楚天大酒店賽納西餐廳舉行,由創新投投審委李夏博士演講《創投項目的選擇與評審秘訣》;8月份,中心區K-BOX匣子歌廳先討論《深圳關于促進股權投資業發展若干規定》對行業的影響,然后進行K歌比賽……
當下的創投會議很多,大機構、大會議近兩年橫空出世,加上各界對創投行業的渲染,這個行業被涂脂抹粉,行業究竟長什么樣子,有些時候往往身在其中,而云里霧里,輕松的交流與碰撞恰恰是理清行業的面貌,看清未來足跡的好時機。
因為此前做財經記者的緣故,筆者參加過上百場各種各樣的創投峰會,但多數太“務實”,各大機構粉墨登場,說的都是“車輪子話語”,也確實都“滴水不露”,但孰真孰假難以分清,因為大家彼此心里都明白,很多擺在臺面上的會是做出去看的,真正的真情流露的交流太難。這樣看來,317創投沙龍這種形式的非正式活動恰恰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存在意義,受到熱捧也自然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