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簡歷
姓名:黃詠,網名:硝煙,1970年生,復旦大學本科學歷。
入市時間:1995年。
投資風格:立足價值投資,追求投資的高確定性,喜好集中投資高成長企業,優先投資重大資產重組和行業成長疊合的品種。
操盤感語:追逐中國的復興與崛起,只買讓自己睡得著覺的股票。并牢記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易商——股票作手杰西·利弗莫爾的一句話:“只要這只股票表現對頭,只要市場表現也對頭,就不要急于去實現利潤。”
2009年1月20日,奧巴馬就職當天,中國發布了“國防白皮書”成為標志性事件。黃詠把“突破口”堅定地選在了正在實施龐大整合的中航集團,并加大“力度”,進行集中操作。“從韜光養晦到爭做一流軍事強國,2009年將成為中國軍工股元年。”黃詠這么認定,并在網上發表軍工股研究專貼。最終,他把投資標的選在軍工行業的中航系股票。
“軍工股那么多,為什么你對中航系的股票情有獨鐘?”采訪中,我問。
“因為它具有重大的重組題材。而重組題材,是市場永恒的操作熱點。它給了中國股市最充滿魅力的投資機會,創造了一個個神話。如重大資產重組股泛海建設(2年30倍)、中國船舶(1年10倍)、廣晟有色(1年7倍)、中航電子(2年9倍)都與重組題材有關。”
黃詠回答道:“當時,中航集團正在實施著一個龐大的整合,由原來的一航、二航合并組成了中航工業集團。它提出了10年內達到1萬億產值的目標。并且,中航集團還提出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計劃將80%以上的資產都注入到相關的上市公司。這是一個投資人夢寐以求的機會。從高速的行業發展,清晰的重組規劃,龐大的殼外資產,完全可以預見到,中航系現在這些幾十億到一百多億市值的股票,經過重組和發展,未來大部分會發展到上千億甚至幾千億規模的龐然大物。2008到2013年是中航系股票密集重組的時期,長線看是最佳的介入時點。從此以后,我把核心的研究集中在軍工行業,特別是中航集團的重組和整體上市上。我相信,這些公司里面會誕生出一匹匹的大黑馬。方向明確后,我就通過各種方法收集中航系的資料,列成表格,把每個上市公司和它背后的母公司的資產做了一一對比(如表1)。”
一般來說,如果上市公司業務規模在對應的母公司里面占比越小,其重組空間越大,重組后業績增長的效果也越明顯。由表1可以看出,整體上市完成程度最低的是防務分公司,只有8%的資產在上市公司,然后是系統公司(占母公司10%)、直升機公司(占母公司14%)、發動機公司(占22%)。再結合各自的資產質量、發展前景和整合時間點信息,最后黃詠把目標鎖定在中航集團系統子公司下面的*ST昌河(600372)和中航精機(002013),防務子公司下面的洪都航空(600316),發動機子公司下面的航空動力(600893),直升機子公司下面的哈飛股份(600038)。”
“你投資的案頭工作做的可真細呀!”
“一份耕耘,才能有一份收獲嘛。”黃詠認真地說,“在投資上,不能有絲毫的偷懶。”
很快,機會就來了。2009年的1月23日,*ST昌河發布了預虧公告,按照規定,連續三年虧損應該要退市。但是這時候*st昌河的股價不但沒跌,下午還快速拉升。黃詠意識到,ST昌河實施重組的時間點已經很接近了,于是在2月2日果斷買入。
實戰案例三:*ST昌河(600372)
2009年2月2日5.36元重倉買入。
4月7日接近上市公司披露2008年年報時間,按照規定,連續三年虧損將暫停上市一年以上,當天股價跌破10天線,為防范技術走勢風險和停牌時間過長不可預測的風險,黃詠決定先賣出本金部分,利潤部分留下參與重組。不久,公司便停牌。
2010年9月20日ST昌河復牌,當天不設漲跌幅限制,由于停牌期間又推出了加碼的重組方案,復牌當天得到市場的大力追捧,最高漲至25.58元。由于股價超出原來估計,所以在25元附近將剩下籌碼兌現(見圖1)。
實戰案例四:洪都航空(600316)
2009年6月1日到6月12日在20-21元間陸續買入。
11月11日公司突然發出一個“史上最絕情公告”,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從未考慮過將所屬防務資產注入公司,未來也不會考慮將防務資產注入公司。”這個公告完全否認了中航集團自己的規劃以及上市公司2009年年報的相關口徑,與之前黃詠調研了解的情況也不符合。
經過仔細考慮,黃詠決定先退出比較安全,于是在第二天提前掛單,以跌停板價格賣出,第二天果然跌停,并且一直沒有打開,但幸好成交量較大,賣出掛單還是全部成交了(見圖2)。
自2008年底截至2010年11月,黃詠一直堅守在軍工行業挖掘重組黑馬股,可說是碩果累累。據統計,他的累積收益達到7倍。至今,他對軍工重組股的投資,熱情不減。
采訪中,我曾問黃詠:“遇到洪都航空的‘重組意外’,造成股價突然下跌,使你原來的4倍利潤,縮到只剩下了3倍。這有不有影響你對軍工行業重組股的繼續挖掘和研究?”
“雖說洪都航空的重組意外事件出現的原因至今還不得而知,但它并沒有影響到我對軍工行業和中航集團重組的繼續關注。我一刻都沒有停止挖掘軍工重組潛力股的步伐。”黃詠說。
“你的執著精神很難得。2011年,又什么新的動作?可否透露一些?”
“我是個價值投資者。我從不靠聽小道消息買賣股票,我的研究成果也不保密。”黃詠說,“2011年美國國防部長蓋茨防華期間,中國的四代隱形戰機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進行了首飛。這又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
“你從中發現了什么玄機?”我問。
“這不僅意味著中國的戰機技術已經快速地接近美國,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俄羅斯。我仔細地研究了殲20首飛的各方面信息,發現殲20所采用的發動機是我國自己生產的。”
“這一發現很重要?”
“當然。要知道,航空發動機一直是我國航空工業的‘短板’。過去,無論是民用機還是軍用機,大部分都使用進口的發動機。現在采用國產的,說明我國在發動機領域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軍用機生產領域,以后全面替代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的發動機指日可待。這對A股市場的航空動力(600893)這一上市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市場。”
“根據你的研究,這家上市公司目前狀況如何?”
“此時,航空動力正在進行著一次整合。”黃詠介紹道,“根據2010年12月31日航空動力的公告,航空動力將收購西航集團、深圳三葉、貴州黎陽和南方工業的發動機資產。按照中航集團的規劃,航空動力將是發動機整機的整體上市的平臺,這又是一個未來的‘巨無霸’公司。按照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速度,航空動力在10年內將成為一家市值數千億的大公司。否則,它支撐不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而它現在的市值還僅有100多億。”
2011年1月份,黃詠利用大盤下跌的時機,分批開始建倉航空動力。到1月底,航空動力已成為他倉位最重的品種。“買入后,我于2011年上半年數次到上市公司調研,經過與上市公司的交流,一方面我看到公司整體上市的工作在積極推進,同時,我還親眼看到上市公司的生產非常繁忙,業務狀況完全符合我們的預期。除此之外,我還看到航空動力的民用產品也極有潛力。它的工業燃機可用于‘西氣東送’,替代進口的產品。它的斯特林發動機可用于光熱發電,一旦光熱發電實現產業化,這肯定是個重量級的產品。經過調研之后,更堅定了我持股的信心。”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