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我沒有說過經濟逐年下臺階;我所說過的是:潛在增速逐步下降,最后在2015年前后形成實際增速的斷崖式下降。潛在增速是討論趨勢,周期是討論圍繞趨勢的波動,著眼點不同。一月份認為看新周期的把握在五到六成,現在還是這么看,也許信心略強了一小點。(http://weibo.com/2116611882)
闞治東(證券業元老):為什么中國的一些優秀的網絡股都不在國內市場IPO?首先中國資本市場對盈利的門檻設置把這類企業拒之門外,其次國內對網絡企業估值模式還不夠成熟,另外早年境外PE對網絡企業投資力度大于本土PE。由此,一些優秀的網絡企業被推向了國際資本市場。(http://weibo.com/kanzhidong)
陳志民(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總監):每當市場下跌,“劉易斯拐點”論又不斷被提起。這使我想起,2003年在美國時,老有人宣揚中國銀行業破產論,結果2006年開始中資銀行股成了香餑餑;現在市場不斷擔心的“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滑”,會否最后被證明也是個偽命題呢?(http://weibo.com/1993466211)
姜廣策(從容投資合伙人):關于沃森:GSK的合作問題因為中國的法律法規方面的一些問題導致合作沒法繼續。其余兩個臨床前項目因為投入時間太長,又具備一定風險,也就是說5年內投入上千萬也不一定能搞出來,所以終止也是情有可原,這對其近5年業績都不會有影響的事情被此時脆弱的市場情緒放大了。(http://weibo.com/1891212504)
滕泰(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貿易平衡和外匯市場的均衡才是根本解決之道。雖然都是為錯誤的對外經濟政策買單,但是與整體內部經濟失衡的代價、與14億消費者的利益損失、與外匯儲備的財富損失相比,央行支付的那點成本根本不值一提!(http://weibo.com/tengtaimszq)
周天勇(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小企業稅負本來就很高,政府各部門和行政性事業單位的費又很多,社保占工資的45%,再加上人民幣匯率升值,如果不改革,沒人愿意去創業辦企業,小企業會大規模倒閉,也會形成大規模失業,社會也必將動亂,為小企業減點稅,不要讓政府各部門和各行政性事業單位亂收費亂罰款。(http://weibo.com/zhoutianyong)
徐建平(東吳基金總裁):[再次提準,更多被動對沖成份] 提準主要針對大額外匯占款,形式上是緊縮,實質上是對沖。由于經濟降溫已始,通脹仍未受控,緊縮暫不會放松。但提準之外升值將唱主角,緊縮進入下半場。上半年控通脹,下半年保增長,中短期市場承壓,從關注緊縮政策轉向企業盈利下降,下半年通脹受控,轉型保增長再起,市場有望回升。(http://weibo.com/1943342045)
徐剛(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過度的隔離墻制度正在把中國證券業逼向死角】投行和自營之間要有隔離墻,研究與投資之間要有隔離墻,自營和資管之間要有隔離墻,基金與證券之間要有隔離墻,現在保薦和直投之間也在呼吁建立隔離墻。當國內外金融業都在走向混業綜合、做大做強的過程中,中國證券業卻自縛手腳,做小做弱。(http://weibo.com/xugangcitics)
潘福祥(諾德基金副總經理):這輪大宗商品暴跌前索羅斯悉數拋空黃金頭寸,令大批金屬牛市擁躉者悔憤不已。其實索羅斯早已講得很清楚:“經濟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經濟史的演繹從來不基于真實的劇本,但它鋪平了累積巨額財富的道路。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眾識破之前退出游戲。”怪只怪學藝不精呀。(http://weibo.com/197234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