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介紹: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部經理)
針對美國財政部債務上限問題,財長蓋特納宣布于5月16日采取進一步措施拓展債務空間,暫時中止對某些聯邦養老金計劃的投資,預計這些辦法和其它緊急措施將持續至8月2日左右,如果屆時國會還未投票贊成提高債務上限,美國國債將出現違約。深圳電臺先鋒898(FM89.8)上午9點至10點播出的《創富贏家》節目主持人孫小美與特約評論員桂浩明就此展開了討論。桂浩明表示,美國債務困局不會釀成美元危機,此外,人民幣短期內不具備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前提條件。
孫小美:美國財政債務已達14.29萬億美元的法定上限,財長蓋特納也表示將拓展債務空間,怎么理解這個“債務上限”?
桂浩明:美國有比較嚴格的財政制度,國庫會規定財政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如果入不敷出,就會產生財政赤字,赤字也有規定的標準,如果超過該標準,國會就會停止撥款,政府運行將陷入癱瘓。近幾年,美國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大肆印發貨幣,印發貨幣的本質實際上就是政府舉債,會對社會構成負擔,貨幣量越來越大,財政支出越來越高,導致赤字居高不下,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將引發危機。不過美元是世界貨幣,是國際主要的支付手段和儲備手段,享有足夠的鑄幣權,雖然鑄幣權在削弱,但在短期內,美元的霸權地位不會輕易改變,更不會釀成像歐洲那樣的債務危機。
孫小美:美國一美元的支出中大概有40美分是借的,其最大債權國就是中國,那我們持有的美國債券安全嗎?
桂浩明:政府債券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的,只要國家不破產,基本就是安全的。從美國兩百年的歷史來看,沒有出現嚴重的違約狀況,目前出現違約的主要是小國家,美國的經濟體是比較大的,能夠較快的緩解危機。對于中國而言,有三萬億的外儲,除了美元之外,似乎也沒有其他資產可以容納這么大的規模。有人說可以買黃金,現在的黃金儲備是一千噸左右,即便翻一番,能夠容納的資金大概也只能占到外儲的2-3%左右,根本不可能通過增持黃金化解矛盾。有些學者認為可以恢復金本位,這就忽略了一個基本的問題,現在的經濟體量已經遠遠不是金本位所能涵蓋的,因為黃金儲備太少了。在這種情況下,買美元也是迫不得已的,是由具體環境條件決定的,即便美國債務出現短暫的困境,中國所持的美元資產也是相對比較安全的。
孫小美:市場人士分析,人民幣未來十年內可能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從當前人民幣的地位來看,您認同這樣的觀點嗎?
桂浩明:人民幣要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需取決兩個條件,一個是中國經濟的進一步提高,另一個是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中國已經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外儲規模也是雄踞第一的,人民幣具備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潛力,不過人民幣至今在資本項目下不能自由兌換。一種貨幣要成為世界儲備貨幣,首先要實現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并且在外貿領域中成為結算貨幣,在投資領域中形成投資貨幣,最終形成他國的儲備貨幣。目前,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廣泛流通,有些國家把人民幣當作法定儲備貨幣,但規模都比較小,和龐大的外儲無法相比。
對于人民幣未來十年內可能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的觀點,我認為,在經濟領域超過三年以上的預測都是比較玄乎的,存在較大的主觀性,客觀性的因素比較少。要預測十年以后,只能感性認識,盡管有數學模型,也不一定準確,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體量以及結構上的變化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三年內人民幣不可能成為儲備貨幣,即便中國經濟在三年內超過美國,但是所積淀的資產差很遠,美國的資產是兩百年積累下來的,而中國只是在解放后才開始積淀的。何況經濟總量在三年內也不可能超過美國,而積淀資產超過美國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本專欄由深圳電臺先鋒898《創富贏家》節目與《股市動態分析》雜志社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