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真正需要的,是法治化
當我第一次知道微博上有一個“辟謠聯盟”的時候,覺得很高興。我原本以為,相對于傳統媒體,微博是謠言最少的地方,即便有了謠言,也是危害最小的的地方。因為微博會自已打掃清潔,最后留下的將是真實而有價值的東西,謠言可以得逞于一時,但難以壟斷長久。
那么,最需要辟謠的地方,當然是傳統媒體了。而現在微博辟謠聯盟誕生了,傳統媒體的辟謠聯盟還會遠么?當然,微博辟謠聯盟看起來并沒有要拓展到傳統媒體去工作的追求,這只能說明他們的志向需要提升。
不過,如果他們真的有這樣的志向,可以斷言,他們會死得很慘。說不定他們的身份都會變成一個“謠言”——根據傳統媒體的思路,要不報道世界上根本沒有過辟謠聯盟,就會說那是一小撮別有用心之徒,在事實面前已經魂飛魄散了。
總之,既然微博讓辟謠聯盟有存在的可能,那就邏輯地證明了“微博是謠言最少危害最小的區域”。“辟謠聯盟”就是對微博的最高禮贊。微博是最公正的言論集散地。
微博最大的優越性就是沒有一股獨大,集“言論競賽者”和“言論判官”于一身的角色。在微博世界里,言論霸王存活不了。所謂五毛隊伍在微博上基本一路敗績,沒有一次像樣的成果。實在是浪費了納稅人的錢財。
似乎有必要分辨一下什么叫謠言。所有不實的言論都是不對的,但并非都是謠言。謠言應該是沒有故意性的,特別是不故意地指向公民個人。對政府和公共事務中的官員苛求一點,特別是“誹謗”一下政府和政府支持下的公共機構,應該不算謠言。特別是在目前這樣強勢的政府面前,微博發揚一點狗仔隊精神,也不為過。
當然,微博世界真有謠言。包括真正胡攪蠻纏和處心積慮的謠言。另外有一類“惡作劇”,一些網友“把壞事栽到壞人頭上”以尋求開心,結果是查無實據。這樣的搞法,我雖不贊成,但也覺得這就是微博江湖,沒有辦法。
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博主,都可以做負責任的“微博公民”,需要的時候,要把自己掌握的“真實信息”貢獻出來。一個人隨手就可以解放一條謠言,而不一定需要宣言和聯盟。
目前,微博江湖多少有點像未經國家工商部門和“市場管理委員會”有效治理過的原生態市場,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但它的迷人價值也在其間。誰知道進入“有效治理”階段,是三聚氰胺的成分更多呢,還是牛奶的成分更多呢。
其實,以每一個微博公民個體參與的形式,微博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充當了中國社會的辟謠機器。那些傳統媒體帶來的謠言,包括已經成為歷史的謠言,在微博空間里像冰棍一樣被消解。這不僅是在辟謠,也是在啟蒙。
至少為了某種目標結成一個聯盟,當然也是公民權利。甚至中國正需要這樣的聯盟。在公共空間,民間聯盟不僅可以辟謠,還可以捍衛更多公共價值,例如,專門盯網絡和傳統媒體中對青少年成長不利的信息,給它們打分。
然而,目前的一些微博辟謠義勇軍,似乎只是志在捍衛官方的清譽,或者擔心自己不喜歡的“公知”占有了更多話語權。從微博上披露的一批辟謠勇士的QQ記錄,看起來他們的心地不太干凈。而他們又標榜甚高,這怎么說得過去呢?更有一些人,看起來不是想辟謠,而是想劈人。這就更不對。
但微博的好處,也正在它的包容性。各種言論和平共處,或互相競爭,不需要先打倒誰,破而后立。
不過,終歸要如何才能讓微博世界變得更健康呢?人民日報在《“微博時代我們如何辟謠?”》的文章中說,“只要微博用戶始終堅守理性、客觀、溫和的立場,微博管理者始終堅守‘善待善用善管’的原則,它就一定能夠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對此,我表示擔心:哪有一個微博用戶能保證“始終堅守理性、客觀、溫和的立場”?哪有一個微博管理者能做到“始終堅守‘善待善用善管’的原則”呢?
其實,在這樣的題目下,應該談到法治。微博真正需要的,應該跟中國任何一個地方一樣,是法治化。讓每一個人都為自己的言論負責,而不是網絡管理員負責,謠言自然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