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許是比200億人次旅客更讓法國高鐵業界驕傲的
1981年9月27日,法國第一條高速火車線路投入運營。從巴黎到東南部重鎮里昂的運行時間被縮短到1.5小時。30年來,法國高鐵運送了200億人次的旅客。期間,雖然法國高鐵發生過事故,其中包括3次列車脫軌,但從未造成乘客死亡。
這也許是比200億人次旅客更讓法國高鐵業界驕傲的。
上世紀60年代,法國國營鐵路公司面臨業績下滑、上座率低的問題。于是,高鐵成了法國國營鐵路公司振興的希望。1966年8月,法國國營鐵路公司成立研發部門,這標志著法國啟動高鐵計劃。15年后,第一條高鐵線路才投入運營。
筆者在法國乘坐火車時,偶爾也會碰到臨時停車。通常停車的時間很短,一分鐘之內就會重新啟動。列車廣播會及時告知乘客原因。普通列車經常是因為錯車、讓車而臨時停車。而高速列車通常是因為電力中斷,這時候車內的燈光會變暗,甚至完全熄滅。一旦電力恢復或者啟用了備用電路,列車就會重新啟動。
目前,法國高鐵線路大多使用了TVM430信號系統。目前,我國秦沈客運專線也應用了此種信號系統。TVM430系統采用的固定閉塞分區約為1500米,比上一代TVM300更短。這就允許列車以更短的運行間隔運行,從而提高線路的運營能力。
例如,在使用TVM300系統的法國東南線上,最小的運行間隔為5分鐘。而采用TVM430系統的北方線上,最小運行間隔僅為3分鐘。不過,新舊兩種系統對于緊急情況的處置是一致的。信號系統分為車載和地面兩部分。地面部分與控制中心相連,地面信息被編碼后以交流信號形式在軌道上傳輸。軌道上傳送的信號被列車前端的感應器接收后,經過解碼等處理,最終會在車載顯示器上提供給司機本閉塞分區最高安全速度。當接收不到軌道電路信號時,通常是由于列車的輪軌短路或其他故障。控制中心則會認為,軌道被列車占用,并作出相應的指令和信息提示,以免發生追尾或者其他碰撞事故。
在法國工作期間,筆者經常使用高鐵出行,原因有三。
第一,票價便宜。筆者當時每年花50歐元辦一個青年卡(26周歲以下即可辦理,不分國籍),這樣就可以享受非高峰時段車次5折優惠、高峰時段車次75折優惠。后來雖然失去了辦卡資格,筆者也經常通過法國國營鐵路公司的促銷活動買到折扣票。有一次居然以78歐元(相當于750元人民幣)買到了巴黎往返佩皮尼昂的高鐵票。要知道單程就是1000公里,運行時間大約為5小時。
第二,出行更加方便。眾所周知,任何大城市的火車站都是在市中心,而機場都是在很遠的郊區。往返機場比往返火車站要花更多的時間,另外乘飛機需要提前一個小時到達機場,搭火車提前10分鐘到火車站即可。
第三,法國改簽或者退票很方便。在巴黎等大城市,有很多法國國營鐵路公司的售票點,在那里可以改簽和退票,當然有時是要收取手續費的。
筆者經常聽到法國人抱怨自己國家的鐵路,說他們從來不守時。不過,在法國的3年經歷讓筆者明白,法國的鐵路總體還是非常守時的,只不過法國人太挑剔了。但作為消費者,挑剔又有什么不對的呢?正是有了這種“挑剔的上帝”,法國的火車才很少晚點,而且法國國營鐵路公司還不斷提高晚點補償標準。
以連接法國、比利時和荷蘭的高鐵“大力士線”為例,今年的新標準是從晚點30分鐘開始補償,補償的形式是購票代金券。晚點30分鐘到1小時的,旅客可以得到一張相當于購票價20%的代金券,用于下次購票;晚點1至2小時的,代金券的金額為購票價的50%;晚點2小時以上的,金額為購票價的100%。雖然,不同線路有不同的補償方法和規則,但是補償手續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