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宣傳食品安全,孫煥平跑了28個省份、七十多個城市,
行程25100公里,相當于兩個長征
因為這事,他耗資十多萬元,有人說他是“神經病”,
妻子跟他離婚,但他并不放棄
手機的短信顯示一直是驚嘆號,老土舍不得刪,“每個都要回復的,所以只能晚上一邊回一邊刪。不刪除,更多的短信又進不來。”
約訪的電話接踵而至,有媒體的、有各種食品安全協會的,還有一些熱心人士打來表示支持,“每天都接無數電話,都不知道哪個是哪個?!钡@正是老土需要的:“有人關注,就表示我沒有白忙活。”
拖著黑色行李箱,43歲的老土大腹便便,剛從湖南衛視做完節目,直飛上海見一位報料人,“有人用二氧化硫熏百合防蛀蟲,所以過去看看?!?br/> 吃飯的時候,老土反復叮囑服務員:“水發產品不要!”距離他的“老土個人自費食品安全中華行”(以下簡稱“中華行”)兩年,關于“食品安全”仍然占據了他個人“事業”的全部。
崇拜吳仁寶,只讀過8年書的蘇北農民老土,最大的理想是像吳仁寶一樣帶領農民發家致富。2009年4月,他花費4萬元購買一輛廂式貨車,載著自制的23塊展板,自費到全國各地宣講食品安全。從春天跑到冬天,老土跑了28個省份、70多個城市,行程25100公里,為宣傳食品安全已花費10萬多元,為此與他離婚的妻子,盡管依然同居,卻仍無法認同老土的偏執行為:“其實花費起碼有20萬了。再這樣下去把家都要弄垮的?!?br/> 老土聽著“前妻”的各種“控訴”,笑而不語。
我也曾造過假
老土實名孫煥平。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郊區,一座兩層小樓,樓前小院,院前一馬平川的麥田。麥穗已經泛黃,芒種時節即將到來。田邊幾片菜畦,種著初夏最時新的莧菜、毛豆、青菜和蔥。這里是孫煥平的家。
2008年拆遷后新建的房子,屋內家飾都泛著新意。孫煥平熱情地招呼我們參觀他的房子。他覺得靠著拆遷補償款,自己已經衣食無憂,“得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這一切也不是得來全不費功夫。1986年,17歲的孫煥平初中畢業,沒有工作,跟家里親戚開始做販雞生意。“每天要踩幾十里地的自行車,把雞從各地農村里收上來,那時候真是辛苦??!”
雞收回家后,發現家人都往雞肚子里灌沙子,孫煥平正覺納悶,家人督促他:“看什么,還不幫忙!”孫煥平知道,這是為了增加雞的重量。
在菜市場里,一位老人問他:“孩子,你這雞有沒有填沙子?。 ?br/> “初出茅廬”的孫煥平憋紅了臉,但還是直言不諱:“有的?!崩先艘廊毁I走了他4只雞,但是第二天,孫煥平就遭到市場里同行的指責。
兩年后,孫煥平轉行摸索其他營生?!案謇锶藢W做豆芽工藝,然后再度進市場?!钡菦]多久,他就發現別人的豆芽總是比他的好看,自然也比他的好賣。多方打聽后,孫煥平知道別人的豆芽都用了一種叫“保鮮粉”的東西。用“保鮮粉”漂白后的豆芽,“看起來分外誘人,買的人自然也多?!?br/> 孫煥平敗下陣來,決定放棄潛規則,再一次另謀出路。
1995年,孫煥平在餐館吃到一種豆腐,“覺得很不錯,淮安本地也沒人做。”打聽到出處后,向家中湊了3000塊錢,學費加上路費,外出學此工藝。學習過程中,師傅教他用工業堿浸泡豆腐干,末了還叮囑他:“自己不要吃?!?br/> 學成歸來,孫煥平還是做了3天開門生意?!暗谝惶炀唾嵙?38元,3天就把3000塊錢的學費賺回來了?!币彩窃诘谌?,他發現自己的雙手開始蛻皮,“學徒時候都是戴手套的,回來忘記戴上了?!睂O煥平向化工廠的朋友詢問工業堿,知道這些都是違法添加劑。
他決定再次改行。此后陸陸續續,從飲料到水發產品、豆制品……孫煥平自己也搞不清楚換了多少行業。不變的是,始終兜轉在食品的大圈子里。
“我去學水發產品制作工藝,再次學到了利用違法添加劑讓竹筍和海參等食品保鮮的技術。”每一次孫煥平都覺得做不下去,“但也是每一次的轉行,讓我明白食品這行的各種違規行為?!?br/> 1998年,孫煥平蓋起了一間400平方米的廠房,本用來制作乳制品,“最多的時候有十多個工人打工?!钡?003年至2005年間,孫煥平改行做飲料生意。2007年9、10月,廠房遭遇了拆遷,孫煥平再度獲得一筆拆遷款?!安鸬袅司褪裁匆膊蛔隽?,反正做正兒八經的東西賣不掉,做假的自己又做不來?!?
“我死也要315”
孫煥平手機尾號是“54315”。這是他2009年開始“中華行”之前精心挑選的號,他將號碼解讀為“我死也要315”或者“我就是315”。他的目標是:自己的行為能喚起人們的良知,食品安全有一個自己的日子,而人們的餐桌從此安全。
2011年5月12日,接到中央電視臺的采訪電話時,“我都要哭了。我覺得終于中央臺要來采訪我了,我這么多年做的事情沒有白費。想起這么幾年日曬雨淋,做的事情還不被理解,我真的止不住眼淚?!?br/> 2009年4月7日,孫煥平的“中華行”從楚州縣城出發。此時他的妻子王英遠在福建。早窺出丈夫“要做傻事”端倪的王英,為了打消孫煥平“中華行”念頭,在福建泉州找了個物流生意。
“說好我和孩子先過去打頭陣,隔幾天他就過來的。”王英在福建盼了一個多月,不見孫煥平到來,“我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生意剛開始還被人欺負,還要照顧兒子,真是有苦說不出?!?br/> 此時,她接到弟弟的電話,得知孫煥平在老家借了6萬元,買了一輛小型貨柜車,敲敲打打弄了幾塊宣傳板,準備“中華行”。王英氣不打一處來,打定了離婚的念頭回淮安。
孫煥平開著貼有“中華行”字樣的車子到機場把王英接回家,“他還敢用那車來接我!我坐在車里一句話都不和他說?!碧みM家門,王英就提出了離婚。
孫煥平沒有多做挽回,在“所有財產,所有存款都歸屬王英”的離婚協議書上簽字,一筆下去,至今沒有復婚。
“泉州的生意要是做好了,是可以賺百萬的,那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就這么被他糟蹋了?!蓖跤⑼锵?。孫煥平對此也并不是沒有悔意,他總是低頭承認。
但是一到宣傳場合,孫煥平馬上又昂起頭,宛如自己真的是“斗士”一樣:吳仁寶說過:“房子獨占鰲頭,一張床;家有黃金萬兩,一日三餐。再怎么好的房子,再有錢,人的需求也就是吃飯、睡覺。”
分居進行了十多天,這段時間里孫煥平便開始了“中華行”。每到一個地方,搭帳篷,申請場地,把宣傳展板擺出來,做演示,發宣傳資料,“我的揭露不針對任何企業,這是監管部門做的事情,我只針對行業,告訴他們毒豆腐怎么做出來的,染色饅頭怎么做出來的……”
在廣州的金碧花園做宣傳,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跪在他跟前,撩出了幾年前因為瘦肉精傷害的手術傷口;在福州,找城管局批場地,剛進城管部門就有人把他關進小房間。住在大型社區門口,遇到好心的保安,會請他進小區搭帳篷過夜;遇到蠻橫一點的,就會把他當流浪漢一樣趕走。
當然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吸引當地媒體的關注,關注這個要移走“食品危機”大山的“愚公”。孫煥平喜歡這種感覺,在鏡頭前,聚光燈下,覺得自己就是個為民做主的人。
他將自己的號碼公布在大多數媒體上,“為了表示決心,也方便別人提供線索,尋找志同道合的人。”7個月時間,行程25000公里,跑遍中國七十多個城市。這一路“悲喜交集”。但也有同行者。深圳一所大學的老師陳寶瑩,從網上看到消息后找到他的甘衛星,東北三省的汪長權……這些志愿者經常會出現在他的行程中,時不時陪他同行一段路。
期間,王英也從老家跑到西安陪過孫煥平,當時兩人已離婚。“我就是去看看他都在外面做些什么?!钡遣坏揭恢軙r間,王英就跑回了家?!八犹嗵哿?,又不受人待見?!痹谀慷脤O煥平遭遇城管、工商等多個部門推脫之后,王英依然沒能理解他:“家里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跑出來遭這份罪是干嘛呢!”
王英在淮安一家保險公司就職,收入并不穩定,“但是起碼能維持目前的生活,他這樣下去,我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彪x婚后的王英,仍然和孫煥平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做飯洗衣照顧家里。
“離婚,是我嚇唬他的,想停了他這些瘋狂的想法?!彼降紫拢跤⒏嬖V記者。
最讓王英不是滋味的,是聽到別人對孫煥平的冷言冷語。在有些人眼中,他是拿著拆遷補償,在瞎折騰。每每有人問起王英:“你老公究竟在忙什么。”
“搞不清楚他,瞎折騰?!蓖跤⒖傔@么含糊其辭地擋回去。
“我認為這是道德的滑坡”
1990年冬天,母親叮囑老土:“大平(小名),家里一共有6間茅草屋,朝南3間留給你大哥,朝東3間留給你?!蹦弥?間草屋,老土結婚了。
彼時,王英家里的磚瓦房在淮安農村還是稀罕物。沒有讀過書的老土決定留在茅草屋里,他將偶像吳仁寶的照片貼在了結婚照的角下。王英帶著鄙夷說了兩字:“老土?!崩贤劣X得這個名字適合自己,沿用至今。
老土的夢想是回到農村,“在那里,蔬菜不用農藥,養雞不用催長素,用土方法做豆腐……所有的一切都是原生態的。我要帶領村里的農民用這樣致富?!?br/> “不瞞你說,我去過5次華西村,每次去都是想找偶像的。”但只有一次他見到了吳仁寶,“聽了報告,還和他合了影。”老土很興奮,“我是個有信仰的人,所以把錢看得很淡?!闭f起自己的信仰,老土毫不諱言:“我的信仰就是要為老百姓做事的,我覺得我的身上一直有這種熱情!”
人物周刊:你以前想回到農村做什么呢?
老土:帶領農民致富。去年是有一些想法,但在這情況下也沒做好事情,說也是白說。
人物周刊:你的具體想法是怎樣的?
老土:就是下農村嘛。也有幾個地方邀請我去,搞養殖,養豬養雞。因為他們知道我搞食品安全,就要我去做養殖啊,種菜啊。但是目前農村也沒有一個平臺給我吧,我也調研了一些圈子,那里民風不是太好,那咱就不能去。
人物周刊:蘇北的農村在全國來說還算好的,而且現在越來越好,你的視野一直是在淮安。你有沒有想過全國那么多地方,比這里窮困的那么多?
老土:目前還不想走出淮安。家就在這里,老婆也不愿跟我出去的。安徽曾有個朋友想讓我去的,知道我對農村的事情還比較熟悉,但目前我還想留在淮安。當然這要等食品安全問題引起國家重視,開始整頓,老土沒事可做的時候,會去的。我相信經過五六年后,會有個好轉。我相信我50歲還能下農村的。
人物周刊:你怎么評價您現在做的事?
老土:起碼我算一個比較合格的公民吧。我最起碼嚴格要求自己。
2004年,市委書記來過兩次。當時我在做一些創業咨詢的活動,把一些創業失敗的人聚到一起,談談為什么失敗,同時給想創業的人一些建議,都是免費的,公司撐不下去就關了。當時就叫“老土創業服務中心”,開了不到一年。后來自己的生意都不做了。當時也開始搜集食品安全的資料,但是很少人知道。
人物周刊:你覺得出現食品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老土:我認為這是道德的滑坡,這也是溫家寶總理講的。
人物周刊:你所做的其實是一種普法教育?
老土:我覺得既是普法,也是一種知識的普及,同時也是一種吶喊。我向全社會發出吶喊:我們不應該再使用非食用的化學添加劑了。為什么國外只有幾百種添加劑,我們國家有2300多種。這些添加劑會不會像藥一樣換個名詞,換個包裝,重新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