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嶸 紅十字會不適合做公益
中國紅十字本身公益性質日漸弱化,公益只不過是其工作人員討生活的一種途徑
4月15日網絡曝光,上海盧灣區紅十字會2011年2月28日支付給上海慧公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餐飲費9859元,引起輿論一片嘩然。這已經不是中國紅十字會第一次出現信任危機。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由于“萬元帳篷”、“虛開發票”、“65%管理費”等問題,紅十字會面臨公信力下降的危機。這一公益組織到底病在哪里?政府該如何完善對基金會的監管?中國私募基金會的發展前景如何?本刊就此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嶸。
實習記者孫佳寧
1
4月15日,網絡曝光了上海市盧灣區紅十字會一張餐飲發票,消費高達9859元,你有何看法?
于建嶸:我非常驚訝,也很痛心,對紅十會這個組織很失望!無論這筆錢是不是捐款或最后由誰買單,作為一個公益組織和從事公益的人,都是不可原諒的。如果這樣的人不從這個組織消失,我個人從此不會與這樣的組織有任何聯系。
2
針對上海紅十字會隨后的表態,你如何評價?
于建嶸:任何事后的表態都不會抹去它的本質。現在再好的危機公關也沒辦法彌補。我要明確地告訴上海市紅十會的負責人,你們向全市紅十字系統通報批評盧灣區紅十字會還遠遠不夠!無論這筆錢是捐款,還是所謂的工作經費,你們都要明確向全社會道歉,并確保這些揮金如土的人及負有領導責任者全部徹底地離開這個公益組織。
3
這種事情在中國是不是偶然?
于建嶸:當然不是。有些腐敗的官僚要消費,不能明說。但是所有的公權機關,以及一些公益組織這么做,是不可原諒的。很多私人老板可以這么消費,但是公益組織不行。
4
紅十字會作為官辦民助型基金會的代表,近年來頻出丑聞,其自身運行和管理的漏洞在哪里?
于建嶸:首先,做公益的人必須要有公益品質。紅十字本身公益性質日漸弱化,公益只不過成為他們討生活的一種途徑,那是很危險的。從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管理公益的人已經缺乏公益心了,否則怎么會一頓飯吃那么多錢?
其次,內部不公開,普通人根本沒辦法知道紅十字會這個機構是怎么運行的。而且,紅字會的內部管理人員不是從熱愛公益的角度出發去做公益,而只是聽從組織的安排,這是最大的問題。
5
中國大陸民眾似乎頗受“不熱心公益”的指摘,你認為真的是這樣嗎?
于建嶸:不是中國人不做公益,是這種組織不適合做公益。中國民間的慈善熱情很高漲,很多大陸老板捐款都是一兩千萬。但現在的體制是政府安排,工作的人僅把它當成一種工作,甚至獲得利益,那能做好嗎?相反,很多中小型公益組織,都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財產拿出來。如果紅十字會一直出現這樣的腐敗丑聞,只會更加打擊民眾對于慈善的熱情。
6
使公募基金會市場化是不是一種解決“慈善腐敗”的途徑?
于建嶸:紅十字會這種機構本身就是政府的安排,不是說淡化政府干預就能淡化的,它本身就是體制的一部分了,它在慈善界的壟斷地位必然會導致腐敗。
7
政府在對公募基金會的監管上存在哪些不足?
于建嶸:政府要大力監管,但是政府監管絕不是政府替代。應對這一領域更放開一些。
8
“慈善腐敗”問題如果在國外出現,慈善機構一般會如何處理?
于建嶸:一般不會出現,國外的基金會運行比國內要成熟。如果真是出現,那涉嫌腐敗的相關人員是不會被允許繼續留在崗位上的,不會草草了事。
9
王菲-李亞鵬、成龍和李連杰等名人基金會近年來風生水起,他們給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帶動作用有多大?
于建嶸:他們會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但也有自己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于,中國基金會的市場準入管理太嚴,沒有私人的市場競爭體制,只有權力的壟斷。
10
私募基金似乎呈現一種“民間熱情高漲,政府態度曖昧”的現狀,你怎么看?
于建嶸:政府在這一問題上態度的確不明朗。最重要的是,政策上準入的放開,同時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