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的主要作用是保障自身的海上安全,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短時間內,中國最主要的問題是解決航母的有無問題
近日,繼隱形戰機之后,中國建造航母也成為輿論的焦點。無論是外國媒體的猜測還是國內專家的解讀,似乎都宣稱中國的航母真的要來了。筆者記得,十多年前的軍事類刊物和網站關于中國要不要建航母的爭論相當激烈,甚至在論壇中分成了旗幟鮮明的航母派和反航母派。十多年后,這種爭論已經徹底消失,學界和軍事迷們已經把目光放在航母到底可以為中國做些什么的問題上。
航母到底可以用來干什么呢?
任何國家戰略的制定都受到現實物質條件的制約。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一個國家根本無法進行相應的戰略規劃。從整體的經濟格局來看,中國作為一個自身原材料資源有限的制造業大國,必然依賴海洋作為運輸的主要通道。
然而,長期以來,中國海軍并不是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僅僅作為一個防御性的兵種存在。建國初期,因為國家財力相當有限,決策層將海軍的建設經費壓縮到最小。甚至有一段時間,中國海軍航空兵被嚴格禁止在領海范圍之外活動,以免遭到敵對國家的攻擊。幸好在那個年代,中國的對外貿易數字僅僅維持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沒有保護領海以外的國家利益的迫切需要。
但是,世易時移。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已經達到了2.97萬億美元的規模,其中,大宗原材料和能源產品的運輸主要依賴海運。毫不夸張地說,保障中國的航運安全實際就等同于保障中國的經濟發展。近年來,中國主動參與在亞丁灣的反海盜護航行動,也正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
有部分專家和軍事愛好者熱衷于分析中國航母與大國海空力量的對抗能力。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航母即便裝備部隊,也無法對抗大國的優勢海空力量。
盡管這種分析符合現實,但并不意味著中國的航母無用武之地。由于中國是核大國,在決定與中國進行全面戰爭的時候,任何強國都必須考慮到它的核反擊力量。因此,中國與其他國家爆發全面海戰的可能性并不高。
然而,近年來中東和非洲的局勢漸趨復雜。更為糟糕的是,近二十年世界的航運安全實際上是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來保障。如今,金融危機的爆發讓西方國家缺乏足夠的資金去維持這樣一支海上安全部隊的運作。因此,在2008年,美國公開提出,要打造一支由各國海上力量組成的千艦艦隊。
國際社會和國內社會一樣,同樣存在著公共安全利益。在國內,政府通過稅收建立軍隊和警察來維護國家的安全。但是,國際社會沒有一個統一的稅收機制去承擔相應的成本。因此,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便主動承擔了相關的義務。美國之所以這么做,并非因為它具有超越別國的道德,只是因為當今國際體系的穩定有利于它的國家利益,并且保證美國從中獲益最多。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也同樣從自由航運中獲得了巨額的國際利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不可能永遠在安全方面搭乘美國的便車。最可靠的辦法是,根據自己的獲益來承擔相應的安全義務。由于中國缺乏可靠的海外基地,因此航空母艦是最好的海外特遣編隊核心。
縱觀世界,如泰國、印度、西班牙等國航母戰斗群的航空兵實力都非常弱小,根本無力單獨對抗哪怕一個三流國家的空中力量。即使是戰斗力最強的美國航母,也同樣無法在中俄等大國的航空兵面前全身而退。其實,航母的主要作用是保障自身的海上安全。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短時間內,中國最主要的問題是解決航母的有無問題,對其戰斗力不用要求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