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時間2010年12月9日上午9點30分,于冬敲響博納影業在納斯達克的開市鐘,此時,被于冬稱為諸葛亮的CFO許亮站在他的身后為他鼓掌,許亮說,這是他最為自豪的時刻。在美國上市,從法律、法規、財務到公司治理等各個方面都與在國內上市有很大的差別。技術性這么強的工作,正是一個職業經理人能夠創造最大價值的地方。
博納影業是許亮送上市的第二家公司,第一家公司永新市博2007年在紐交所上市,那年,他32歲。他愿意把美國這兩家最著名的證券交易所稱為自己職業生涯的戰場。
永新視博是許亮職業生涯的第一站。1998年,許亮拿著文學和經濟學雙學士學位從清華大學畢業后加入這個團隊,很快被提升為市場和銷售部門的副總經理。“這份工作為我之后的職業生涯夯實了基礎。”許亮建議,如有可能,第一份工作最好做與市場或銷售相關的職業,“有利于培養對人性敏銳的洞察力、領導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對于許亮來說,這份工作還培養了他處理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銜接能力。
哈佛100天的苦難
2001年,許亮決定去哈佛商學院讀書,永新視博創始人之一的朱建華給他寫了推薦信。在哈佛的前100天,被許亮視為哈佛生涯最艱難的日子。
清華大禮堂前有個日晷,上面寫著四個字——行勝于言。做比說重要,不只是清華的教育理念,也是中國人一直奉行的行為準則。到了哈佛,許亮發現游戲規則完全變了——你不但要做,而且還要說。這個要求會具體到分數考評上。
比如,一學年成績滿分100分。其中35分是期末考試決定的,15分是期中考試決定的,剩下的50分是平時上課發言的分數。學院有專門記錄發言的教職人員,他會記下你每堂課上的發言次數,發言內容(以此評定發言質量)。每堂課結束后,把此記錄交給任課教授,學期結束時,據此打分。
這個教育理念,基于哈佛商學院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會成為企業領導者的現實。一個領導者不但要身體力行的帶領團隊前行,還要能夠通過嫻熟的語言技巧感召團隊成員追隨前行。
許亮的100天哈佛痛苦之旅就此展開。
雖然沒有過海外生活經歷,但許亮一直自認為英語很好,在國內時聽說讀寫都沒問題。悲劇的是,他在哈佛的同學有33%國際學生,60%多是美國學生,這些學生不但母語是英語,而且大都具有麥肯錫、高盛一類的職業背景,這決定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光好是不夠的,而是要非常的好。
課堂發言時,大家舉手,被教授點到的學生說話如機關槍一樣快,等許亮這樣的非英語母語的東方人解放好天性、想好觀點(不精彩的觀點不好意思表達)、組織好語言,再舉手被叫到,說完后,教授告訴他,“對不起,這是我們三分鐘之前討論的問題。”美國人是怎么干的呢?教授一說完問題,先把手舉起來,被點到后,一邊說一邊想。一節課沒發言,就非常有壓力,因為關乎到分數。
那100天,許亮的自信倍受打擊。那100天,美國學生跟打了雞血一樣奮勇表現。在他們的觀念里,頭100天是在同學和老師當中樹立聲望的時刻。形象樹立好了,后面稍有懈怠問題也不太大。
許亮沒選擇逃避,“那不是我的性格,我是個不輕易言敗的人。”不退則進,許亮靠擠壓睡眠時間來為自己添加夜草。哈佛生活,最先喪失的是信心。兩年后,許亮認為自己在哈佛得到最重要的東西也是信心。
兩把獵槍
清華和哈佛也有共同點,他們都相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了這個手段,你就可以持續的去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兩個學校都給了你獵槍,你拿著這兩把獵槍就可以上路打獵了。”
2003年,許亮拿著這兩把獵槍和哈佛MBA的學位回國。2003年-2005年,在英特爾(中國)公司先后擔任高級財務分析師和戰略項目經理。2005年-2006年,在國內著名的投資基金鼎暉投資從事風險投資工作。
2006年11月,許亮被老東家永新視博請回擔任CFO。“當時公司已經有上市計劃,對我而言,能夠通過個人的力量使得世界上多出一家成熟的上市公司,使得一個高速發展的民營企業打通資本市場的通道,實在是一件夢寐以求的事情。”
這之前,還在哈佛讀書時,朱建華就在電話里半開玩笑的提過此事,彼時的許亮對CFO一職心存敬畏。“這種角色需要的能力,不是在哈佛MBA那幾個學期的課堂上就能夠學到的,它不僅對于技能的要求非常高,還需要寬廣的視野,需要熟悉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當時沒有信心勝任這個角色。”2007年10月,許亮帶領永新視博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并于此后兼任該公司執行副總裁。
自2010年6月,于冬開始計劃博納影業上市,力邀許亮加盟。
許亮熱愛電影,自家就有極專業的放映廳,但這并不是他答應入主博納影業版圖的主要因素,極具理性意識的許亮最終被于冬幾個條分縷析的問題打動。
“你看不看好中國的電影行業?”
看好。
“你看不看好博納影業作為這個行業里面以發行為核心,向上游接觸電影制片,向下游接觸電影放映的這種商業模式?”
看好。
“在這個行業里,你還能找到把這個商業模式實現的比博納更好的公司嗎?”
找不到。
把柜子挪開一看,下面干干凈凈
進入永新市博之初,許亮就答應過創始人三件事:第一,幫你做一個漂亮的上市;第二,幫你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上市之后美國證監會對所有上市公司在內控和公司治理上的一個法律規定)合規;第三,公司上市以后需要用資本的手段去施行擴張,除業務正常發展以外還要去做兼并和收購,這需要有一個完整的團隊,我幫你組建這個并購團隊。
離開永新視博的時候,許亮完美的做完了這三件事,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對原公司那幫兄弟有個交待后才離開的。”
進入新單位沒多久,老東家帶著原公司幾個重要高管來到博納影業,正式請許亮吃了頓飯,送了禮物,以示告別和感謝。“為什么可以這樣?因為我走了以后,他們把柜子挪開一看,下面干干凈凈。我沒有做任何有違職業道德的事。”這是許亮引以為傲的一點。“人一定要做內心里認為正確的事,一定要從長遠出發做事。當你離開一個公司的時候,也許你在任期內做的有些事情CEO不理解,但也許幾年后,他回頭看時,內心對你充滿了感激。這是我想要的。”
上市前的路演從出發到回家需要17天,每天睡三四個小時,同一個故事需要講上百遍。在上市總結會上,他喝了點酒,因為極度疲勞,略有醉意,晚上,他接了一個從上海打來的基金經理的電話,他們在電話里聊公司業務,仿若一場小型路演,中間許亮有幾次睡著了,醒來后發現自己還在說話,而且說得很有邏輯,最后說服那個基金成功下單。
后來見到此人,許亮試探性的問對方,“我那天表現的有沒有什么不正常?”“挺正常的呀,跟你聊完后解決了我很多有疑慮的地方。”
雖然一直跟投資打交道,但許亮談起IT來卻頭頭是道,儼然是一個IT技術專家,這不免讓人油然而生敬佩。許亮說之前做投資的時候讓他有機會了解了這些,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他工作效率的提升。在他的家里書桌上就擺著一臺最新款的HP LaserJet Pro CM1415fn彩色多功能激光一體機。許亮很多時候是在路上,去往世界各地的路上。他家里有一個院子,父母養了些花草,前段時間海棠上長了一些蚜蟲,老人不知道怎么辦,他在外出差正好看到一篇關于這方面的文章,就發了封E-mail到家里有云打印功能的惠普CM1415fn打印機上,“老人不太會操作這類東西,讓他接收郵件再自己打印有點困難。現在有了云打印,我在哪看到有意思的文章或圖片想和家人分享就方便多了。隨后給他們發條短信說現在打印機上有幾頁紙,你去拿就行了。”
許亮不只對生活的品質有要求,對人的品質也有要求,他希望若干年后,“當我的雇主提起我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豎起大拇指,說這個人是好樣的。技能是馬上就能看出來的,人品是需要時間才能看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