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G20會議,糧食問題被列入重要議程。
2010年11月,國際糧農組織在《糧食展望報告》中警告說:“世界各地大多數農產品的價格面臨的壓力沒有減輕,國際社會必須繼續對2011年可能進一步出現的供給震蕩保持警惕并做好準備?!?br/> 進入2011年新年,糧農組織最新發布的月度報告顯示,世界主要糧食價格指數已連續上漲6個月,糖類、肉類創下歷史新高,谷物、食用油也漲勢不停。世界銀行副總裁卡努托預測,按供應與需求看來,糧價高漲的局面在兩年內都不會結束。
糧價不穩,可能在全球局部地區引發政治危機。
有分析認為,近來中東、北非局勢混亂與糧價飆升不無關系,而政治動蕩又反過來加速了糧價暴漲。埃及是世界最大糧食購買國之一,小麥高價掀起了埃及騷亂的浪潮。俄羅斯科學院國際經濟和國際關系研究所索特尼科夫研究員說,食品價格雖然不是埃及社會動蕩的根本原因,但卻成為其觸發器。索特尼科夫說:“去年夏天大旱之后,農作物價格上漲。埃及將糧食價格提高了1.5%。國民表示沒有糧食保證。這一經濟原因導致了騷亂?!北﹦影l生前不久,埃及政府計劃削減對窮人的面包補貼,但如今誰也不再提及。此外,阿爾及利亞、約旦、也門等國也發生了民眾抗議食品價格上漲的示威游行和騷亂。
在東北亞,世界糧食計劃署針對朝鮮全境的糧食狀況展開現場調查,結果顯示2/3的朝鮮居民因糧食短缺,每天只吃兩頓飯。世界糧食計劃署認為雖然朝鮮的糧食狀況尚未嚴重到出現大量餓死人的地步,但如果國際社會不及時提供糧食援助,朝鮮將迅速出現饑荒。對于朝鮮提出的雙邊糧食援助請求,西方表示拒絕,稱任何額外援助都必須通過聯合國,而且朝鮮必須接受更加嚴格的檢查,以防糧食流入軍隊。
針對中國北方的持續干旱,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說,這有可能成為嚴重問題。受影響的省份主要是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和山西,這些省份合起來共占中國小麥產量的約2/3。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警示是根據北京方面就小麥產量發出的一系列預警。新華社的報道說,山東省的小麥生產基地正遭受著20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
面對正在發酵的全球糧食危機,中國似乎很難獨善其身。不過,中國糧食產量近年來始終處于穩定增收的局面,并且有“小麥不足稻米補,北方歉收南方調”的傳統,發生糧荒的幾率并不大。同時,中國緊守18億畝耕地紅線,國際糧食危機能在小范圍內造成糧價波動,卻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糧食供求關系。未雨綢繆、穩定糧價、穩定經濟,已經成為貫穿今年的政策紅線,守住這條線,就是守住了生命線。
2008年的全球糧食危機似乎早已被人們遺忘,“這是一場靜默的海嘯”,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執行干事約塞特?施林的話事隔兩年后,再次應驗,而這場災難似乎并不會很快消失。
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指出,今年1月份食品價格指數為230.7,連續7個月走高,同時也創下該指數1990年創立以來的最高紀錄,已經超過了2007年到2008年糧食危機期間的最高點213.5,當時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有8.7億人處于饑餓或營養不良狀態,糧農組織估計目前這個數字可能達到9億人。
事實上,自2010年7月份以來,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國相繼遭遇異常天氣,小麥等主糧減產。首先是俄羅斯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災,隨后頒布小麥出口禁令。之后,巴基斯坦洪災、北歐嚴寒、北美暴風雪、澳大利亞洪水颶風、南美不同地區的洪水和干旱輪番襲來,沖擊了相應地區的糧食生產。
與此同時,剛進入2011年,全球糧食生產安全似乎并無好轉,英國小麥價格創下歷史紀錄。食品騷亂在阿爾及利亞蔓延。俄羅斯為牲畜飼料進口谷物,直到春季放牧開始。印度正在和引發抗議的高達18%的年度食品通脹率做斗爭。墨西哥政府正在購買玉米期貨以防范玉米餅價格失控。1月5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宣布,去年12月的糧食價格指數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而在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在2月17日召開的國家防總抗旱專題會議上介紹,當前中國冬麥區南部旱情發展蔓延勢頭趨緩,但冬麥區北部大部分地區沒有有效降水,旱情仍在持續,目前全國受旱面積仍有1.01億畝。
中國的糧食挑戰
2010年中國曾受到干旱和洪澇雙重自然災害的侵襲,但農業生產最終克服了各種罕見的極端自然災害,糧食產量達到54640萬噸,增長2.9%,實現了糧食生產連續7年增產,目前中國糧食在滿足自給的同時還略有余留。
國家糧食局的資料也顯示,目前中國糧食市場供應充足,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資料說,中國糧食供求基本平衡,而且庫存處于較高水平。國家糧食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地方儲備糧和食用油儲備分別比2005年增加26%和208%。
中國的主要糧食品種,包括大米、小麥和玉米等品種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品種自給率保持在100%,如果不將大豆包括在糧食之內,糧食進口量占產量的百分比長期以來一直未超過5%。
但據《華爾街日報》1月22日報道,中國去年的糧食進口增幅達到大宗商品進口增幅歷來之最。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去年進口玉米157萬噸,為上年的19倍。根據預測,中國今年可能會進口玉米100萬到200萬噸。數據顯示,2010年小麥進口量為120萬噸,也高于上一年,增幅為36%。
中國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稱,國際市場糧食供求呈偏緊態勢,依靠大量進口來解決國內糧食問題顯然不現實,因此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
“按照可比口徑對比,我國糧食產量和消費量約占世界糧食產量和消費量的1/5多一點。目前全球年糧食貿易量僅相當于中國年糧食消費量的四成多,依靠大量進口解決糧食問題不現實?!眹壹Z食局網站2月14日刊登聶振邦接受《紫光閣》記者專訪時表示。
聶振邦的憂慮不無緣由,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全球只有8%的糧食用于流通,大部分糧食消費國實際上都是自給自足,除了撒哈拉沙漠周邊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