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的歷史變遷,不變的青山秀水,燎原的“星星之火”,豐富的文學作品……重新踏上井岡山這片紅色厚土,仿佛時光倒回崢嶸歲月,感受硝煙下的紅色激情,體會這里深邃的井岡山精神。
獨樹一幟紅色文化
中國名山,多具文化,或是深山古寺的宗教文化,或是文人騷客的名人文化,或是滄海桑田的地理文化,或是奇特風景的山水文化。井岡山,似乎不曾深蘊上述文化,卻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因蔽護弱小的紅色武裝,蘊藏點點革命星火,走出一代開國元勛,而在中國的名山文化史上濃墨重彩地揮灑了一筆,寫就了獨樹一幟的紅色文化。
一山一精神,一水一文化。井岡山的紅色文化,就蘊藏在這山水之間。高聳的黃洋界紀念碑,大氣的井岡山雕塑園,莊嚴的烈士紀念堂,豐富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歷史遺跡,比比皆是。游人每到一處,都能感受到井岡山紅色文化的氣息。
摸一摸黃洋界的迫擊炮,似乎就聞到了當年戰火的硝煙——1928年8月30日,湖南、江西兩省敵軍各一部,乘紅四軍主力還在贛西南欲歸未歸之際,向井岡山進犯。紅軍不足一營,憑借井岡山西北部黃洋界天險奮勇抵抗,激戰一天,擊退敵軍,勝利地保衛了這個革命根據地。坐一坐大井的讀書石,或許能感悟到偉人的博大胸懷;看一看小井紅軍烈士墓,似乎就能聽到紅軍戰士堅貞不屈的吶喊;嘗一嘗紅米飯南瓜湯,試著咀嚼那段不朽歲月的艱辛;走一走紅軍小路,才深知勝利的來之不易……井岡山紅色文化的靈魂——井岡山精神,就在這不知不覺中深深鐫刻入你我的心靈之中。
今天,如果有一支“紅軍隊伍”從你身邊走過,背著干糧米袋,挎著斗笠,高唱著革命歌曲,請你一定不要覺得奇怪,因為這正是獨具井岡山特色的紅色旅游體驗式培訓。在這里,井岡山的歷史是活的,井岡山的記憶更是鮮活的。
時光倒回崢嶸歲月
不同的人來到井岡山,似乎都可以在這個蘊藏了極大精神力量的地方獲得自己的方向:成功者感悟井岡山,更覺前程遠大;受挫者感悟井岡山,倍增進取的信心;迷惘者感悟井岡山,似醍醐灌頂……精神對心靈的觸動,升華到感動,最后到付諸行動,這就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精神支柱的渴求和依賴。
為了強化這種精神,當地更為游客奉上了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這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臺演繹紅色經典表現革命戰爭題材的大型實景演出。參加演出的600多名演員,大都是當地拿山鄉、廈坪鎮的農民,他們的先輩就是當年的紅軍戰士,他們的血管里流淌著紅軍的血液。
當大幕徐徐開啟,四千平方米的巨幅紅綢從天而降,演化成鋪天蓋地的血海和沖天的紅云,時光似乎一下倒轉,把大家帶回硝煙彌漫的戰
爭年代。井岡山上,紅旗在召喚革命的隊伍;八角樓上,一盞油燈的微光與北斗星輝映;紅軍駐地,朱德的扁擔挑起軍民魚水情;送別路上,《十送紅軍》的旋律情真意切、催人淚下。炮聲近在咫尺,舉著火把的紅軍戰士在室外劇場中奔跑穿梭,觀眾也成為了“實景演出”的組成部分。逼真的戰場、180度全景式畫面,使現場觀眾身臨其境般回到80多年前的崢嶸歲月。
絢麗豐富自然資源
郭沫若曾經這樣寫到:“井岡山下后,萬嶺不思游”。這不僅因為井岡山“歷史紅”,更因為這里“山林好”。井岡山森林覆蓋率高達64%,景區內擁有各種植物3800多種,其中珍稀樹種30多種,稀有動物20多種……來過這里的人都會被她的自然美所折服。
古書有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來到井岡山,不管是仁是智,都可以盡興而歸。在茨坪景區的革命舊居舊址群和北山革命烈士陵園等革命人文景觀接受過“革命洗禮”后,就進入大自然的懷抱放松身心吧!
龍潭景區位于茨坪西北面7公里處,由五龍潭和金獅面兩個景區組成。五神河是龍潭“五潭十八瀑”的源泉。溪水沖擊小井峽谷后,陡然跌落絕壁之下,又連續飛下四級斷崖,形成梯狀的五個氣勢磅礴的瀑布和深潭——碧玉瀑、鎖龍瀑、珍珠瀑、擊鼓瀑、仙女瀑。這五龍潭以龍喻瀑,飛瀑迭下,狀似碧玉、珠璣,聲如擂鼓、龍吟。第五潭仙女瀑最為動人,瀑水豐姿柔情,水花若云似霧,宛如仙女飄落凡塵,使五龍潭瀑美不勝收,難以言喻。
井岡山主峰景區包括五指峰、水口、雙馬石和荊竹山。五指峰,又名井岡山主峰,山峰并列如五指,因而得名,不過它最出名的大概是因為成為百元人民幣背景圖案。景區內山巒疊峰,溝壑縱橫,飛瀑展鏈,動植物物種特別豐富,是一個有山、有水、有林、有洞、有鳥獸的原始深秀的旅游景區。水口在五指峰左側,這里風光極美,尤以曲溪幽谷、碧潭峰巒和杜鵑林為勝。主要景點有水口河谷、金牛戲水、百疊泉、彩虹瀑(飛龍瀑)、鎖龍潭、藏星巖、龍門等。《人民文學》副主編崔道怡,1968年夏游覽水口景區后寫詩《井岡風光》贊美水口:水口別開一片情,劍谷琴溪伴我行。深山含笑迎遠客,石門壁立鎖飛龍。藏星崖下接火種,將軍頂上沐雄風。幽到心頭人欲醉,不忘昔日喊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