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外出旅行的記憶,除了印在我們的腦海里,留在我們的相機上,也會藏在我們帶回的各種各樣的紀念品中。有一些,稱之為特產的,我們吃了,用了,記憶也就隨風消散了;有一些,稱之為旅游商品的,我們稀罕一陣子,把它隨手丟在角落了,就慢慢遺忘了;也有一些,或許因為它獨特的創意,或許因為它不俗的來歷,或許因為它不斷增值的特點,可以真正成為我們旅途的紀念,而讓我們的記憶時時翻新。
所以,不要被琳瑯滿目的紀念品迷惑,請把錢花在那些值得帶回家的物品上。我們今天,就來搜羅一下這些特別的旅游紀念品。
“大熊貓便便”制品:有竹子的清香
發現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泰國清邁動物園早就把本來當垃圾處理的熊貓糞變廢為寶,制作成筆記本、扇子、書簽。四川是大熊貓的故鄉,在這方面當然不能落后。不久前,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推出了一種用大熊貓糞便制成的版畫、相框等手工藝旅游紀念品。一只成年大熊貓一天要產生大約20千克的糞便,熊貓基地有幾十只大熊貓,一年要產生200多噸糞便,經過處理后,熊貓糞便中的纖維被分離出來,通過化學作用讓它們變得五顏六色,做成工藝品。熊貓版畫用華麗的金色描繪出古典雅致的熊貓新形象;熊貓相框造型多樣,款款都俏皮可愛。據說,部分產品還可以保留些竹子清香的味道。
“巧克力” 郵票:可長久保存的巧克力
發現地:法國巴黎
這套郵票共有10張,由法國郵局特別發行,從左到右逐一描繪了巧克力由原材料到成品的制作過程。這套郵票不但形似巧克力,還能散發出巧克力的香味,因為郵票印刷廠運用了特殊工藝,在紙張里添加了一種“巧克力芳香”。這種香料是印刷廠花了3個月時間才研制出來的。據說其香味可在常溫下保持兩年。這樣一來,郵票聞上去如同真的巧克力一般,讓人有種咬上一口的沖動。
古瓷首飾:碎片也可以變得很完美
發現地:中國北京
將老古董瓷片切割打磨后,與傳統金銀技法相結合,大塊的鑲嵌在銀制的首飾盒里,小塊的制成胸飾、項墜、耳墜、手鐲、戒指等首飾,古樸的瓷器碎片重又獲得了生命,變得靈動而時尚,實用還有收藏意義。
竹子領帶:要的就是個性
發現地:尼泊爾
去尼泊爾旅行,常常能在巴德崗市的小店中看到這種硬邦邦的“木頭”領帶。雖然叫“木頭”領帶,其實多是由竹子做的。不光有領帶,還有領結。不光有做家庭裝飾的領帶,還有一種很輕很薄能折疊的,完全可以戴在胸前!在加德滿都河谷地區,尼泊爾的時髦年輕人晚上泡吧時,就會戴這種竹子領帶彰顯個性。
影雕:民間的藝術不可低估
發現地:中國惠安
之所以叫影雕,是因為它雕刻的藝術形象逼真,猶如攝影。它是在僅有2公分左右厚薄、磨得锃亮的青石板上,用微型鋼釬,邊對照照片邊細細雕琢,靠著鉆點的大小、深淺、粗細、疏密和虛實的有機結合相映成像的。不管是古今人物、風光名勝、飛禽走獸,還是花卉果蔬、山川平疇,雕琢的畫面無不纖細入微,超塵脫俗。影雕品可依據客戶要求的規格大小定制,圖像亦由客戶提供,可用于室內裝飾,無論置于案頭、家庭工藝架或掛于墻上,都別有一番情趣。
面具:每一個臉后都有一個故事
發現地:中國西藏
西藏的面具是從宗教里派生出來的一種工藝品,藏語稱為“巴”。一般分為“跳神面具”、“懸掛面具”和“藏戲面具”三種。跳神面具的圖案有鬼怪、護法神、仙人、動物圖騰等,主要在寺廟逢重大節日舉行的跳神儀式上使用。懸掛面具則主要是各種神的具象,如護法神、吉祥天女、馬頭明王等。藏戲面具在民間較多,分藍面具和白面具,根據藏戲劇情有各種人物臉譜,如國王、公主、仙人和妖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