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人回家過年的心情是最迫切的。
也許有人過年需要媽媽喊,
但山東人絕對不用。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山東人的戀家情結(jié)是天下第一的。家是山東人的信仰,哪個年要是回不了家,那肯定怎么過都不順當(dāng)。哪怕是三十兒趕回去呢,也得跟著爹娘一起把年夜飯吃了,把親戚串了,這才覺得舊年過去了,新年開始了,辭舊迎新了。回家過年,對山東人來說,是一個必須完成的使命,是一種發(fā)乎內(nèi)心的儀式,是一次洗禮,一次充電。
年關(guān)又近,那些離家在外的山東人,大約已在盤算回家的事了。
我的確已在盤算了,雖然工作的地方離故鄉(xiāng)并不遠。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山東人,離開故鄉(xiāng)的近二十年間,除了上學(xué)時有一次逞少年意氣在外實習(xí)采訪外,每年春節(jié),我都是直奔老家的。回到家中,與父母一起包餃子,看春晚,吃年夜飯,嘮嘮家長里短;到故舊親朋家中拜拜年,觥籌交錯,打牌下棋,天南地北一頓神侃……人生之樂,便在于此了。
而就是那例外的一次,正讓我感受了過年在外的孤寂和無所歸依。那個悲戚戚的除夕夜,我至今記憶猶新:住在簡陋的招待所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孤燈挑盡未成眠,四面不斷響起鞭炮聲,卻感覺不到絲毫的年味,看著窗外的萬家燈火,只覺得歡樂是他們的,好不容易才挨過了那漫漫長夜。有此“教訓(xùn)”后,我更加認定了回家過年的“真理”。
也許有人回家過年需要媽媽喊,但山東人絕對不用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是山東人最固有最典型的傳統(tǒng)。每逢年關(guān)將近,即便那些在外最忙碌的山東人,也都緊著往家趕,不分貧富貴賤,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千里萬里,年關(guān)之際,在外的山東人趕路的方向只有一個:從他鄉(xiāng)回故鄉(xiāng)。人們臉上雖有奔波的倦怠,但神情間卻滿是還鄉(xiāng)的幸福。而回家的腳步,都是急匆匆的,似乎一刻也等不得,哪怕滴水成冰,哪怕風(fēng)沙滿天,哪怕大雪阻路。
也許有人回家過年需要媽媽喊,但山東人絕對不用。他們會很自覺地回去,成了家的,會挈婦將雛一起回,未成家的,自是更不必說。山東的媽媽們年前也會打電話,但通常問的只是“開始走了嗎”,只是叮囑路上注意安全,而不是“還回來嗎”。 過年時的家,對于山東人來說,是無聲的召喚,他們必須回家過年,否則便有生良辰美景虛設(shè)之感,六神無主,悵然若失。
過年須還鄉(xiāng),不還鄉(xiāng)便斷腸,山東人為何這般“戀家”,抑或是這般“頑固”?要回答這個問題,大約需要先了解一下中國人的性格和傳統(tǒng)。曾深刻解剖過中國人性格的林語堂先生說,中國人明確認為,人生的真諦在于享受淳樸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歡樂。而回家過年,無疑是家庭生活歡樂的一部分,且是最需要張揚的一部分。家族觀念,在山東人里面是沿襲得最深刻完整的。
回家過年,源于山東人根深蒂固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談到這一情結(jié),作家柯靈說,“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逢年逢節(jié),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它。”而爆竹聲中一歲除之際,鄉(xiāng)土情結(jié)顯然就更容易被觸發(fā),一旦觸發(fā),馬上回家便差不多成了唯一的選項。
回家過年,還是孝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過年的時候,父母盼團圓,殷殷望兒歸。“事父母能竭其力”(孔子的徒弟子夏語)是作為子女的本分,那么,讓父母歆享春節(jié)團圓之樂,讓他們心滿意足地過個好年,就是一種應(yīng)有之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回家過年,是必須履行的義務(wù)。
回家過年,還在于尋找心靈的依歸。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有親情的地方,才是故鄉(xiāng)。家和故鄉(xiāng),總是讓人幸福地回味,讓人心生暖意,讓人心向往之。所以,回家過年,其實是在用腳步抵達一份“田舍之家,齏鹽布帛”式的庸常幸福,因為這樣的幸福,心才有所安放。
回家過年是國人普遍的心理需求,但山東人表現(xiàn)得更強烈
當(dāng)然,回家過年是國人普遍的習(xí)慣和心理需求,并不是為山東人所獨有,但山東人表現(xiàn)得更強烈。這是因為, 山東是孔孟之鄉(xiāng),山東人是最典型的中國人,性格質(zhì)樸淳厚,鄉(xiāng)土情結(jié)最濃,孝敬之心最盛。“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此情此景,人可以堪,倘若是山東人,恐怕就更加難以忍受。所以,在那個特殊的夜晚,在那幾天歡樂祥和的日子里,山東人總是會千方百計讓自己在溫暖的家里。
傳統(tǒng)是強大的,但時代也是在不斷變革的。變革的時代是否挑戰(zhàn)了舊有的傳統(tǒng)呢?不容否認,為了成就事業(yè)而過年時羈留他鄉(xiāng)的游子是遠多于先前了,外出旅游過年的人也漸漸地多了,但更要看到的是,在這個節(jié)奏變快、貧富分化、社會斷裂、焦慮流行的年代,“心靈撫慰劑”的需求也比以往更大了,這個社會更加需要有一塊地方去凈化和安寧那一顆顆焦慮浮躁的心,而能擔(dān)得起如此重任的地方,大約便只能是家,是故鄉(xiāng),尤其是春節(jié)時候的家和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風(fēng),故鄉(xiāng)的云,可以消除疲憊,撫平創(chuàng)傷,它是如此地不可替代,即便其作用只是暫時的。傳統(tǒng)的因素沒有消失,變革的時代讓心靈需要新的雞湯,山東人回家過年的愿望,自然就不會有任何的淡化。
回家過年,對于極度看重親情的山東人來說,是對心靈的撫慰,是感情上的一次充電。哪怕只是呆上一天兩天,再出發(fā)之時,心也不再虛空,新的一年的奮斗,又有了無窮的動力。意義是這般重大,回家過年就不能不上升為一種儀式。
作為山東人,你實在很難找到不回家過年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