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曾在街頭吸食大麻的混混,一個曾赤腳朝圣佛門的信徒,一個只在大學里呆了僅半年的輟學生,一個經常破口大罵員工的暴君……,在史蒂夫·喬布斯的身上,雖然人們找不到如同比爾·蓋茨那樣謙謙君子的優雅,也難以看到如同沃倫·巴菲特那樣的慈眉善目,但就是這位不按常理出牌并且與死神抗爭7年之久的鐵血硬漢,以自己超凡脫俗的理念與能力鍛造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蘋果公司。而且,其手中魔幻般托起的繽紛產品,裝點與布彩了數十億人的生活,進而生動地引領著世界變革的潮流。正是如此,人們同樣給予了這位“神奇大師”的尊崇與敬仰,還有無盡的緬懷與追思。
年少浪子
如同蕓蕓眾生不能選擇他們的出身那樣,父母在喬布斯出生前就為他安排好了生命的約定。由于母親是一位未婚先孕的大學生,再加上生活拮據,在喬布斯尚未落地前媽媽就做出了將其送人的決定,同時也開出了領養條件: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第一個前來要求領養的是一對律師夫婦,但事后對方改變主意要領養女孩,未婚媽媽只得給領養預備名單上的另一個家庭打電話。但是,臨近要生產前夕,喬布斯的母親卻一直拒絕與他們簽定領養協議,原因是這對夫婦連高中都沒有上過。最終,在得到了對方“一定會供孩子上大學”的書面承諾后,母親才接受了保羅·喬布斯和克拉拉·喬布斯夫婦的收養要求。
生活在一個普通藍領的家庭中,雖然喬布斯沒有享受到富豪人家子弟那樣的闊綽與優越,但卻得到了養父母的細心照料和關愛。在讓孩子讀完小學之后,保羅夫婦又將喬布斯送到了本市一所不錯的中學學習。不過,兩個月之后,喬布斯卻告訴父母并不喜歡自己所讀的中學,并決定不去上學。無奈之下,保羅夫婦只得搬家到一個名為洛斯阿爾托斯市的地方。也正是在當地的中學里,喬布斯結識了對他后來成功發揮最重要作用的人——斯蒂夫·沃茲。
沃茲比喬布斯大5歲,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電子學小專家,當時已是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一年級學生,只因惡搞學校管理部門的計算機而被趕出學校。與喬布斯一樣,沃茲做事很專心,但生性孤僻并且不那么合群,同時,與喬布斯相比,沃茲單純快樂,總是沉浸在計算機和電子學的世界里;而喬布斯則有著靈敏的商業頭腦,并且具有抓住人死纏爛磨的本領。性格的互補讓兩個天才少年只要碰到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就滔滔不絕。
喬布斯與沃茲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是一個可以盜打長途電話的電子裝置,而且喬布斯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藍匣子”。不僅如此,喬布斯還說服了沃茲將“藍匣子”在附近的校園里兜售。效果出乎他們的意料——“藍匣子”從最初的每只40美元到最終賣到了300美元的好價錢,直到一天晚上在校園一角喬布斯感到一支槍對準了他的后腦勺后,這宗生意才最終罷手。
中學畢業之后,喬布斯決定去讀俄州一所崇尚自由思想但是收費昂貴的私立大學,他告訴養父母,說那是他唯一想去的大學。夫婦倆再一次滿足了養子的任性要求,窮其所有,把他送進了里德學院。不過,一個學期后喬布斯卻宣布退學,理由是對無聊課程的厭煩和對REED大學美術字課程的熱愛。可是,僅僅學了幾個月的美術字課程后,喬布斯的興趣又轉移到了另一件更具刺激性的事情上來。
上個世紀70年代初,嬉皮士運動在美國西海岸泛起,喬布斯很快吸收了這種反文化傳統的價值觀。在這種不接受任何規則和迷幻般的自由主義世界里,喬布斯似乎找到了理想的生活方式——通宵酗酒并瘋狂地吸食大麻。及至后來,無所事事的喬布斯將興趣轉移到了東方哲學上,他甚至光著腳跑到印度,穿著破爛衣服開始修行之旅,結果也是一無所獲。
車庫創業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計算機正在從大型化向中小型化和微型化(PC)轉變,與以前一臺計算機需要上百工程師共同的努力才能制造出一臺龐然大物完全不同,當時一個人只需要購買足夠的電子元器件,加上敏銳的思維,就可以造出一臺只有電視機大小的個人電腦了。一次,無所事事的喬布斯逛街時在一個報攤上隨手翻閱一本名為《大眾電子學》的雜志,從雜志的扉頁上喬布斯了解到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玩意——一個名為Altair的長方形盒子,據說是第一臺“個人”計算機。喬布斯很快意識到,這個東西與沃茲一直以來在琢磨的那個東西非常相似。于是,喬布斯興奮地跑進了沃茲宿舍,把《大眾電子學》遞給了他,而正在睡覺的沃茲也激動地跳將起來。接下來發生的故事并沒有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喬布斯與沃茲立刻驅車前往舊金山買回芯片,設計了一個電路板將芯片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裝在上面,通過接口將微處理機與鍵盤、視頻顯示器連接在一起。僅僅幾個星期,一臺其貌不揚、赤裸著身子的電腦就誕生了。
然而,當時已在惠普有了穩定工作且沒有經濟壓力的沃茲只將制作PC電路板作為個人愛好來看待,但喬布斯卻完全不同,他所思考的是如何將眼前的這個“丑東西”轉化成利潤。于是,在喬布斯苦口婆心的勸說下,沃茲賣掉了心愛的惠普65可編程計算機,而作為商業決心的展示,喬布斯也賣了自己的大眾汽車。1976年愚人節那天,在喬布斯的車庫中,喬布斯與沃茲簽署了一份啟動資金為1300美元的新公司成立協議,公司的名稱由偏愛吃蘋果的喬布斯一錘定音———稱為蘋果。蘋果電腦公司的產業模式非常簡單:沃茲負責設計電路模型,生產出的電路板由喬布斯負責投放市場。
1976年蘋果電腦公司推出的Apple I無疑只是沃茲的“原創”——只有電路板,沒有鍵盤、電源、顯示器等外設裝置。但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喬布斯卻發現,消費者期待的是一臺完整的個人電腦,而不僅是一塊電路板。于是,到研發Apple II的時候,喬布斯決定為消費者提供完整